【题目】如图,矩形ABCD中,E为DC的中点,AD:AB=:2,CP:BP=1:2,连接EP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AP、BE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EP平分∠CEB;②=PBEF;③PFEF=2;④EFEP=4AOPO.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由条件设AD=x,AB=2x,就可以表示出CP=x,BP=x,用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出∠EBC的度数和∠CEP的度数,则∠CEP=∠BEP,运用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就可以求出BF、EF的值,从而可以求出结论.
解:设AD=x,AB=2x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CD=AB,∠D=∠C=∠ABC=90°.DC∥AB
∴BC=x,CD=2x
∵CP:BP=1:2
∴CP=x,BP=x
∵E为DC的中点,
∴CE=CD=x,
∴tan∠CEP==,tan∠EBC==
∴∠CEP=30°,∠EBC=30°
∴∠CEB=60°
∴∠PEB=30°
∴∠CEP=∠PEB
∴EP平分∠CEB,故①正确;
∵DC∥AB,
∴∠CEP=∠F=30°,
∴∠F=∠EBP=30°,∠F=∠BEF=30°,
∴△EBP∽△EFB,
∴
∴BE·BF=EF·BP
∵∠F=∠BEF,
∴BE=BF
∴=PB·EF,故②正确
∵∠F=30°,
∴PF=2PB=x,
过点E作EG⊥AF于G,
∴∠EGF=90°,
∴EF=2EG=2x
∴PF·EF=x·2x=8x2
2AD2=2×(x)2=6x2,
∴PF·EF≠2AD2,故③错误.
在Rt△ECP中,
∵∠CEP=30°,
∴EP=2PC=x
∵tan∠PAB==
∴∠PAB=30°
∴∠APB=60°
∴∠AOB=90°
在Rt△AOB和Rt△POB中,由勾股定理得,
AO=x,PO=x
∴4AO·PO=4×x·x=4x2
又EF·EP=2x·x=4x2
∴EF·EP=4AO·PO.故④正确.
故选,B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为⊙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点D为AB延长线一点,连接AC.
(Ⅰ)如图①,OB=BD,若DC与⊙O相切,求∠D和∠A的大小;
(Ⅱ)如图②,CD与⊙O交于点E,AF⊥CD于点F连接AE,若∠EAB=18°,求∠FAC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开展了“互助、平等、感恩、和谐、进取”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后,就活动的
5个主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取最关注的一个),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两幅不完
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进取”部分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4)若该校学生人数为800人,请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中“感恩”的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ABC,∠ACB=90°,BC=3,AC=4,小红按如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在AC两边作弧,交于两点M、N;
②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D、O;
③过C作CE∥AB交MN于点E,连接AE、CD.
则四边形ADCE的周长为( )
A. 10 B. 20 C. 12 D. 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交 x 轴于A、B 两点,交 y 轴于 C 点,P 为 y 轴上的一个动点,已知 A(﹣2,0)、C(0,﹣2 ),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x=1.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 PB,则 PC+PB 的最小值是 ;
(3)连接 PA、PB,P 点运动到何处时,使得∠APB=60°,请求出 P 点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与直线,直线分别交于点A,B,直线与直线交于点.
(1)求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
(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
①当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与轴相交于点,点为抛物线的顶点,轴于点,且.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做点与点关于对称轴对称,连接,过点作,过点作,与相交于点,若,求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连接与相交于点,过点做轴于点,与相交于,连接,若,求点的坐标和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点.
(1)求证:△≌△;
(2)过点作于点,为的中点.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