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边长均为1,如图所示,把正方形放置在正六边形外,使边与边重合,按下列步骤操作:将正方形在正六边形外绕点逆时针旋转,使边与边重合,完成第一次旋转再绕点逆时针旋转,使边与边重合,完成第二次旋转;此时点经过路径的长为_________:若按此方式旋转,共完成六次,在这个过程中,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
【答案】
【解析】
(1)画出运动轨迹,根据多边形内角和求出∠BCD,进而得出∠BCG,再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2) 连接DG,作CW⊥DB,
解:(1)如图,点O的运动轨迹是图在黄线,则完成第二次旋转经过路径的长
∵六边形ABCDEF 内角和=(6-2)×180°=720°,
∴∠BCD=720°÷6=120°,
则∠GCR=60°
∵∠BCR=90°,∠GCR=60°,
∴∠BCG=150°,
则=;
(2) 连接DG,作CW⊥D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W和KD,相加即可求出BK.
观察图像可知点B,O间的距离d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线段BK,
∵由(1)得∠BCD=120°,BC=DC=1
∴∠DCW=60°,∠WDC=30°,
则CW=,DW= ,BD=,
∵K、G是D为圆心的圆上的点,
∴GD=KD=,
∴BK= BD+ KD=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在边AB,AD上,且∠ECF=45°,CF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CE的延长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AC,EF.,GH.
(1)填空:∠AHC ∠ACG;(填“>”或“<”或“=”)
(2)线段AC,AG,AH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3)设AE=m,
①△AGH的面积S有变化吗?如果变化.请求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如果不变化,请求出定值.
②请直接写出使△CGH是等腰三角形的m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情况,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成“淡薄”、“一般”、“较强”、“很强”四个层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 名学生,其中安全意识为“很强”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是 ;
(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该校有1800名学生,现要对安全意识为“淡薄”、“一般”的学生强化安全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全校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约有 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矩形的一条边长为x,周长的一半为y,定义(x,y)为这个矩形的坐标。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1,y=3将第一象限划分成4个区域,已知矩形1的坐标的对应点A落在如图所示的双曲线上,矩形2的坐标的对应点落在区域④中,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点A的横坐标有可能大于3
B. 矩形1是正方形时,点A位于区域②
C. 当点A沿双曲线向上移动时,矩形1的面积减小
D. 当点A位于区域①时,矩形1可能和矩形2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x2﹣2ax+b的顶点在x轴上,P(x1,m),Q(x2,m)(x1<x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
(1)若a=1.
①当m=b时,求x1,x2的值;
②将抛物线沿y轴平移,使得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试描述出这一变化过程;
(2)若存在实数c,使得x1≤c﹣1,且x2≥c+7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跳绳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集体跳绳时,需要两人同频甩动绳子,当绳子甩到最高处时,其形状可近似看作抛物线,下图是小明和小亮甩绳子到最高处时的示意图,两人拿绳子的手之间的距离为4,离地面的高度为1,以小明的手所在位置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当身高为15的小红站在绳子的正下方,且距小明拿绳子手的右侧1处时,绳子刚好通过小红的头顶,求绳子所对应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身高为的小丽也站在绳子的正下方.
①当小丽在距小亮拿绳子手的左侧1.5处时,绳子能碰到小丽的头吗?请说明理由;
②设小丽与小亮拿绳子手之间的水平距离为,为保证绳子不碰到小丽的头顶,求的取值范围.(参考数据: 取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 ,点在直线上,直线与折线有公共点.
(1)点的坐标是 ;
(2)若直线经过点,求直线的解析式;
(3)对于一次函数,当随的增大而减小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半径为3的⊙O经过等边△ABO的顶点A、B,点P为半径OB上的动点,连接AP,过点P作PC⊥AP交⊙O于点C,当∠ACP=30°时,AP的长为( )
A. 3B. 3或C. D. 3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BAD是由△BEC在平面内绕点B旋转60°而得,且AB⊥BC,BE=CE,连接DE.
(1)求证:△BDE≌△BCE;
(2)试判断四边形AB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