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黄绿色的气体,D是铁单质。则B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BC是常见的氧化物且C是红棕色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A的用途有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若ACD都是气体,B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反应③中消耗6.72LA,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4)若A是钠盐,B俗称小苏打,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配制250mL0.1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克。

【答案】FeCl3 2Fe2+Cl2===2Fe3++2Cl- 4NH35O24NO6H2O 做制冷剂、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等合理答案均可 0.6NA3.612×10230.6×6.02×1023 HCO3-+H+===H2O+CO2 7.2

【解析】

(1)ACl2DFe,则BFeCl3CFeCl2 (2)A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则ANH3BC是常见的氧化物且C是红棕色气体,则CNO2,所以DO2BNO(3) B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所以BS单质,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CSO2,再结合ACD都是气体,可推出AH2SDO2(4) B俗称小苏打,是NaHCO3,结合A是钠盐与转化关系图可知ANa2CO3DHClCCO2

(1) ACl2DFe,二者反应生成FeCl3CFeCl2,其与Cl2的反应为Cl2FeCl2氧化为FeCl3,所以反应为2Fe2+Cl2===2Fe3++2Cl-

(2)由分析可知ANH3 BNOCNO2,反应①为NH3NO的反应,即氨的催化氧化反应。NH3的用途有做制冷剂、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等。

(3)由分析可知AH2SBS单质,CSO2DO2。反应③为2H2S+ SO2=3S+2H2O,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H2S~2e-,消耗H2S6.72L0.3mol),所以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2n(H2S)=0.6mol,数目为0.6NA

(4)由分析可知,BNaHCO3CCO2DHCl,反应②为NaHCO3电离出的HCO3-HCl电离出的H+反应。所需要称取的质量为=7.15g,托盘天平读数精确到0.1g,所以称量7.2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0.01 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

A. 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0.005 mol Cu

B. 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

C. 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

D. 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对下图中两极进行必要的联接并填空:

(1)在A图中,使铜片上冒H2气泡。请加以必要的

联接,则联接后的装置叫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

锌板:_____________________;铜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图中,若a,b为惰性电极,使a极析出铜,则b析出:_________________

加以必要的联接后,该装置叫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a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搅均溶液,溶液的pH值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后,溶液能恢复至与电解前完全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2F2+2H2O═4HF+O2

B.AgNO3+NaCl═AgCl↓+NaNO3

C.3CO+Fe2O3 2Fe+3CO2

D.MgCl2(熔融)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每空1).根据结构对有机物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性质的掌握。

1)下列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它与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写出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该芳香烃____________ (不能”)发生该类反应。

A B C

2)下列有机物属于羧酸类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CH3CHO  b c

3)下列有机物属于糖类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油脂  B.纤维素  C.蛋白质

.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有____________

O2O3  35Cl37Cl

CH3(CH2)2CH3(CH3)2CHCH3 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B. 悬浊液中滴加溶液:3Mg(OH)2+2Fe3+=2Fe(OH)3+3Mg2+

C.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2C6H5O-+CO2+H2O=2C6H5OH+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HA、HBH2C三种酸。室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mol·L1HA、HB两种酸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入的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mol·L1,Ka(HB)=________

(2)与曲线I 上的c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b点对应的溶液中c(HB)____c(B)(“>”“<”“=”)。

(3)已知常温下向0.1mol·L1NaHC 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①若测得此溶液的pH=1,则NaHC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此溶液中能检测到H2C 分子,则此溶液中c(C2)________c(H2C)(“>”“<”“=”)。

③若H2C的一级电离为H2C=H++ HC,常温下0.1mol·L1H2C溶液中的c(H+ )=0.11mol·L1,则0.1mol·L1NaHC溶液中的c(H+)________0.01mol·L1(“>”“<”“=”)。

(4)已知温度时,0.1 mol·L1的某一元酸HB在水中有 0.1% 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该溶液的pH=________

HB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由HB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下列五组物质:A、 O2和O3 B 、Cl和Cl C 、CH4 与C7H16 D、CH3CH2CH2CH3     E、

(1)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系物;

(4)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___组两种物质实为同一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_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