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合成二甲醚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1)CO2H2可以合成二甲醚(CH3OCH3)

已知: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ΔH3=24.5 kJ·mol1

则反应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________

(2)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利用二甲醚酸性介质燃料电池电解200 mL饱和食盐水(惰性电极),一段时间后,阴极收集到标况下的氢气2.24 L(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①二甲醚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后溶液的c(OH)=________,理论上消耗二甲醚的质量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2.5 kJ·mol1 3O212H12e=6H2O CH3OCH33H2O-12e=2CO212H 2NaCl+2H2O2NaOHH2↑+Cl2 1 mol·L1 0.8 g

【解析】

(1)首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盖斯定律计算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2)①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酸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碳,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电极反应;

②电极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③根据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方程式来计算溶液中的OH-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式计算溶液中c(OH-),结合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消耗二甲醚的质量。

(1)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将三个方程式进行形式变换。

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ΔH3=24.5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2-2×+③整理可得: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122.5 kJmol-1

(2)①正极上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生成生成水,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也可写为:3O2+12H+12e=6H2O;在负极上二甲醚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酸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

②电极饱和食盐水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③由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可知:之后反应为直接电解水,n(H2)==0.1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n(NaOH)=2n(H2)=0.2mol,由于溶液的体积是0.2L,所以c(NaOH)=0.2mol÷0.2L=1mol/L

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总数为0.2mol,结合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CH3OCH33H2O-12e=2CO212H,消耗甲醚物质的量n(CH3OCH3)=mol,其质量为m(CH3OCH3)=mol×46g/mol=0.8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核酸检测对防疫新冠肺炎意义重大。下图1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片段,它的碱基中胞嘧啶的结构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的化学键都是不同原子形成的极性共价键

B.2-脱氧核糖(C5H10O4)与葡萄糖属于同系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胞嘧啶分子式为C4H5N3O,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和肽键

D.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2-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 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则20.0 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

D. 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图①装置实现铁上镀铜,a极为铜,电解质溶液可以是CuSO4溶液

B.图②装置盐桥中KClCl移向右烧杯

C.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获得保护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 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 = 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 = 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B.反应、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铁和硫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过程:

已知:①铁和硫反应产物不溶于碱,能溶于硫酸

②硫可溶于热碱溶液,发生类似于 Cl2 NaOH 溶液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粉末应在 N2 氛围中进行加热,所用 H2SO4 溶液应先煮沸

B.取溶液 A,滴加 KSCN 溶液,未出现红色,可证明铁和硫反应只有+2 价铁生成

C.滤渣用稀 H2SO4 溶解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D.硫溶于热碱溶液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是3S+6OH-2S2-+SO3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 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

B.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12

C. 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产物C来表示是0.2mol·L1·min1

D. 在这2 min内用B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习了元素性质后,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想探究铝热反应中熔融物的成份,他查阅《化学手册》得到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

①由此甲同学推测,教材中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甲同学为确定熔融物中是否还会有残留的Fe2O3,将熔融物用酸完全溶解后加入KSCN试剂。请你分析该设计是否正确___(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装置验证元素性质递变规律。ABC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乙同学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有明显不足,请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丙同学欲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设计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填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