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重铬酸钠晶体 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还含有Mg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主反应:

副反应: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沉淀物

完全沉淀时溶液pH

试回答下列问题:/span>

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______

中调节pH,目的是 ______

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转化为,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称取重铬酸钠试样配成250mL溶液,取出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和足量碘化钠铬的还原产物为,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______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标准溶液,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晶体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 ______

【答案】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除去溶液中的 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解析】

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钠,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铬铁矿经加入纯碱、空气和辅料氧化煅烧、主反应:,副反应:,水浸之后除去生成的氧化铁,调节pH4.7,除去溶液中的AlO2SiO32,经酸化、蒸发结晶后后可生成重铬酸钠;

(1)固体反应物在搅拌时可充分接触而反应;

(2)氧化铁不溶于水,铬铁矿经煅烧、水浸之后除去生成的氧化铁,副反应中生成Na2SiO3NaAlO2等杂质;

(3)CrO42转化为Cr2O72CrO42在酸性条件下与H离子反应生成Cr2O72

(4)①溶液中有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

②根据反应的关系式计算。

(1)固体反应物在搅拌时可充分接触而反应,故答案为: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2)氧化铁不溶于水,铬铁矿经煅烧、水浸之后除去生成的氧化铁,副反应中生成等杂质,调节pH,可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3)转化为在酸性条件下与离子反应生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①溶液中有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蓝色褪去,故答案为: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根据反应的关系式计算:

,则重铬酸钠试样中含有的重铬酸钠晶体的质量为

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晶体的纯度

故答案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某著名学术刊物介绍了一种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x2xe=FexO2

C.若有22.4 L(标准状况)空气参与反应,则电路中有4 mol电子转移

D.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x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D(g)2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B.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对角线规则,推出铍的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Mg的电负性比Al

C.SiO44-SO42-的空间构型相同

D.碳原子在某种情况下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可能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54 g含有Na2CO3NaOHBa(NO3)2的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向反应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1.00 mol·L-1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混合物中Ba(NO3)2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mol

(2)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时,用浓度为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二种酸HX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数据编号

NaOH加入的体积

溶液的pH

0

3

1

a

7

x

y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两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B.由表中数据可估算出

C.HYHX混合,

D.上述②反应后的HY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5min

3天后

实验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明显变浅

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 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Cl- 可以加快Fe3+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

NO3- 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同时消耗H+,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5min后的现象

实验V

2mL pH=1.0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约___________固体,再加入20.4mol/L Na2SO3溶液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实验VI

2mL 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 NaNO3固体,再加入20.4mol/L 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Fe3+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 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mol·L-1的稀硫酸100 mL,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按实验时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⑥③⑦⑤⑥B.②③⑦⑤⑥C.①③⑤⑦④⑥D.④⑦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为V0HX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lg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a<b

C.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HX)a>b

D.lg 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则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