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I. 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 mL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2 | 触摸试管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很烫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5min |
块状 | 微热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1)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Ⅱ.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3)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v(A)= 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 v正(C)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Ⅲ.已知: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下表:
共价键 | H—H | N—H | N≡N |
能量变化/kJ·mol-1 | 436 | 390.8 | 946 |
则合成氨反应:N2(g) + 3H2(g)= 2NH3(g) H = ____________kJ·mol-1。
【答案】 放热 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2A+B2C 0.1 mol/(L·min) BC 40% -90.8
【解析】I.(1)触摸试管时很烫,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实验结果表明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这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有关。
Ⅱ.(3)反应进行到2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消耗A是5mol-3mol=2mol,消耗B是2mol-1mol=1mol,生成C是4mol-2mol=2mol,因此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4)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5)A.v(A)=2v(B)没有指明反应的方向,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正反应体积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C.v逆(A)=v正(C)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D.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BC。(6)A的平衡的转化率为2mol/5mol×100%=40%。
Ⅲ.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ΔH=946kJ/mol+3×436 kJ/mol-2×3×390.8 kJ/mol=-90.8kJ·mol-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是化学实验室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应用广泛。
(1)已知25℃时,存在以下反应:
①N2(g)+O2(g) 2NO(g) △H1=+183 kJ·mol-1
②2H2(g)+O2(g)=2H2O(1) △H2=-571. 6 kJ·mol-1
③4NH3(g)+5O2(g) =4NO(g)+6H2O(1) △H3=-1164.4 kJ·mol-1
则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 △H=____________kJ·mol-1。
(2)在恒温恒容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起始加入N2:1.0 mol、H2:3.0 mol。
①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则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经过2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测得H2的浓度为1.8mol/L,则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H3)_____________,氢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下图表示合成氨反应中H2 (g)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P1_____P2(填“>”“ <”或“ = ”),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中含有NO2、NO和CO等有害气体,现取标准状况下22.4 L汽车尾气,研究发现该气体通过催化转化器后,上述三种有害气体可被完全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再取等体积尾气通入0.1 mol/L 50 mL NaOH溶液中,其中的NO2和NO恰好被完全吸收。则尾气中CO的体积分数可能为(说明:汽车尾气中其它成分气体与CO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 )
A. 0.4% B. 0.8% C. 2%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原子序数为z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它位于A、B、C、D四种元素的中间,如图所示,A、B、C、D 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是
A. 4Z B. 4Z+10 C. 4Z+5 D. 4Z+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 分别进行的操作 | 现象 |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 ||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__。
②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 滴管 | 试管 | 现象 |
0.5 mol·L-1 K3[Fe(CN)6]溶液 | iii. 蒸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iv. 1.0 mol·L-1NaCl 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 ||
v. 0.5 mol·L-1Na2SO4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a. 以上实验表明:在有______存在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A |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B |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C |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D |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_____(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石墨、Fe(OH)3胶体、澄清石灰水B.氮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C.液氯、CuSO4、漂白粉D.硫粉、氨水、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
A.20%
B.40%
C.60%
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得电子越多说明氧化性越强B.氧化剂价态越高说明氧化性越强
C.Cu2+→ Cu的变化过程是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