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 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填”)。

D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⑤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⑥实验完成后E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答案】CaCl2BaCl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吸收未反应的CO2 a 39V/56a% 偏小

【解析】

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1)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最后生成碳酸钠固体,探究一包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可以利用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CaCl2B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故答案为:CaCl2BaCl2溶液

(2) 装置图中A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B为洗气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防止HCl与过氧化钠反应,C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装置,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防止多余的二氧化碳进入量气装置,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EF是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的装置;
①实验探究测定方法是测定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装置中必须是气密性完好,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B装置出来的气体不需要干燥,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定量关系相同对测定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无影响,所以不需要干燥出去水蒸气,故答案为:否;
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防止多余的二氧化碳进入量气装置,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CO2
④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冷却到室温,会使溶液体积增大,读出结果产生误差,故a不正确;
b.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装置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同,避免读取体积产生误差,故b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正确的读取方法,故c正确;故答案为:a;
⑤测定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n(O2)=mol,由于n(O2)=n(Na2O2),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mol×2×78g/mol]÷ag×100%=39V/56a%,故答案为:39V/56a%;

⑥实验完成后,E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定氧气体积减小,导致测定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容器中的现象。

(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容器中开始反应:①实验中B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B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a,使A容器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②B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Cu和 Fe2(SO4)3溶液的反应,用 KSCN 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 Fe3+

实验 I:

已知: i. Cu2+ CuSCN↓(白色) + (SCN)2(黄色)

ii. (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iii. CuSCN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 CuSCN+HNO3==CuSO4+N2+CO2+H2O(未配平)

(1) 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II: 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II:

在实验III中:

①写出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试剂A为___________

③根据现象iii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IV如下:

取2mL0.1 mol/L Fe2(SO4)3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加2mL0.1mol/LCu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不是由Fe3+与SCN- 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改变实验I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

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能层中包含f 能级的是

A. L B. N C. M D. 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碲(Te)是一种第VIA族分散稀有元素,主要伴生于铜、镍、铅等金属矿藏中。TeO2属于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工业上可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Cu2Te,还有少量的Ag、Au)中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1)“加压浸出”生成Te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时控制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得到单质碲,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Ksp(Ag2SO4)=7.70×10-5,Ksp(AgC1)=1.80×10-10。盐酸酸浸时,“浸出渣1”中Ag2SO4可充分转化为AgC1。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实现充分转化_________________

(4)NaOH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电解过程用石墨为电极得到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浸出法是工业提取金属常用的方法,某实验小组用1.0mol· L-1的草酸在75℃时浸出镍。随时间变化,不同固液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固液比与镍浸出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固液比之外,你认为影响金属浸出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 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 B. 利用质谱法

C. 利用红外光谱法 D.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取W g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

(2)分别取0.1 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5)分别取0.2 mol的金属钠、铁、铝分别投入10 mL 1 mol/L的盐酸中,标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钠、铁、铝产生氢气的体积分别用V1、V2、V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资料显示过量的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合成岩脑砂(主要成分为NH4Cl),某实验小组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并对岩脑砂进行元素测定。

(1)岩脑砂的制备

①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使氨气和氯(在D中充分混合,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_______→e f←_______(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④证明氨气和氯气反应有NH4Cl生成,需要的检验试剂中除了蒸馏水、稀硝酸、硝酸银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脑砂中元素的测定

准确称取ag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

(发生的反应为:2NH4Cl+3CuO3Cu+N2↑+2HC1+3H2O),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①装置H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I增重b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 L(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l),则岩脑砂中n(N)∶n(Cl)=_________(用含b、V 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③若取消J装置(其它装置均正确),n(N)∶n(Cl)比正常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式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 负极,并被氧化 B. 正极,并被还原

C. 负极,并被还原 D. 正极,并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