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制碱工艺,发明了著名的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工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工艺流程中,首先向沉淀池中加入足量饱和食盐水,然后先通入________填化学式,再通入________填化学式,使得固体B结晶析出。

请设计实验检验固体产品C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默认产品中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_________

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并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可冷却析出副产品D,其化学式为________,剩余母液可循环利用。

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得产品C中往往还含有少量未反应的固体B。若称取mg产品并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质量为,则产品中物质C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将提纯后纯净的物质B物质的量之比混合,置于一密闭容器内共热加热前容器内只含有固体混合物和氮气。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干燥并测定其组成。干燥后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次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加适量水溶解,滴加适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有;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无 NaOH

【解析】

联合制碱法的原料为氨气、二氧化碳和饱和氯化钠,反应过程是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则A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固体B)和含有NH4Cl溶液的母液;固体B加热分解得到纯碱(产品C)CO2气体(A);母液中通入NH3可析出NH4Cl(副产品D),剩余溶液可循环利用。

沉淀池中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该工艺主要应用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aCl,所以在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过饱和溶液,使结晶析出。在实际操作中,是首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气体,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先形成浓度较大的碱性溶液,再通入过量的气体,使之更多的转化为,然后以结晶析出;

检查中是否含有NaCl,实际就是检查是否存在,则操作步骤为: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加适量水溶解,先滴加适量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有;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无

母液为含有少量溶液,再次通入氨气,加入食盐颗粒,使溶液中浓度增大,所以会有固体析出;

在煅烧炉中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则:质量为mg-g=g,产品中质量分数为=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设密闭容器内NaHCO33molNa2O22mol;则3molNaHCO3完全分解生成的Na2CO3CO2H2O均为1.5mol;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5mol CO2完全反应需要1.5mol Na2O2,同时生成1.5molNa2CO3,则与水反应的Na2O22mol-1.5mol=0.5mol,由2Na2O2+2H2O=4NaOH+O2可知反应生成的NaOH1mol,故反应结束后固体为3molNa2CO31molNaOH,即主要成分为,次要成分为NaOH,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均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 BC D

(1)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且D为强酸。

B物质通常用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

②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预测B可能具有的性质____,并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预测的性质________

③一定条件下D转化为B有多种途径,写出其中一种D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BC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_____

a 引起酸雨        b 引起温室效应

c 形成光化学烟雾 d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③写出CD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7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已知它们盛装的液体可能是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中所装液体的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7瓶液体依次标号为ABCDEFG后闻气味

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

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

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的悬浊液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溶液并加热

只有C中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试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液体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__

2)写出在D中加入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H2(g)+I2 (g)2HI(g)的平衡体系的容器容积,气体颜色变深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和Na2SO4饱和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D

其他条件相同时,Na2S2O3溶液和稀H2SO4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缩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是有机玻璃的单体,其一种实验室制备方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及微波加热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量取86ml甲基丙烯酸置于烧杯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5ml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入50ml甲醇,搅拌,混合均匀;

将混合溶液注入图1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磁力搅拌子,微波加热温度为105℃,持续加热,充分反应;

纯化产品,流程如图2所示:

已知:

溶解性

可溶于有机物、水

可溶于热水、酯

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物

密度/gcm-3

0.79

1.01

0.94

沸点/

64.7

161

100~101

相对分子质量

32

86

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进水口应为________________(“a”“b”)口。

3)采用微波加热可准确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若反应温度控制不好,可能有副产物产生,写出一种有机副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4)从分水器中及时分离出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厚,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纯化过程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操作C应选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装置,完成操作D应选____________装置。

6)本实验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己烷的性质,用己烷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实验2:将上述橙色溶液装入密封性好的无色试剂瓶中。过一段时间,溶液颜色变浅,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实验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分解己烷(生成丙烷和丙烯),且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

(1)实验1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由实验1可知,己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橙色溶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己烷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溴代己烷为无色物质

C.液溴向外挥发浓度降低

D.己烷与液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E.液溴与己烷分层,密度大的液溴在下层

(4)实验3中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写出装置Ⅰ中发生的生成丙烷和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KK(状态I)K(状态II)K(状态III)

B.CO2的平衡转化率αα(状态I)α(状态Ⅱ)α(状态III)

C.体系中c(CO)c (CO,状态Ⅱ)2c (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υυ(状态Ⅰ)υ(状态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准确量取25.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等量具

B. 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C. 用分液漏斗分液时要经过振荡、放气、静置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再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 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的总质量mg,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为t,反应液的比热容为,则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I溶液:NaKClOOH

B.0.1mol·L-1Fe2(SO4)3溶液:Cu2

C.0.1mol·L-1HCl溶液:Ba2KCH3COO

D.0.1mol·L-1NaOH溶液:Mg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