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9746  199754  199760  199764  199770  199772  199776  199782  199784  199790  199796  199800  199802  199806  199812  199814  199820  199824  199826  199830  199832  199836  199838  199840  199841  199842  199844  199845  199846  199848  199850  199854  199856  199860  199862  199866  199872  199874  199880  199884  199886  199890  199896  199902  199904  199910  199914  199916  199922  199926  199932  19994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①NH4Cl溶液,②NaCl溶液,③HCl溶液各20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溶液中c(Cl-)的关系是①==

B.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最小的是②

C.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关系是①<<

D.若向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20mL0.1molL-1NaOH溶液后,pH最小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生成44.8L N2(标准状况)

B. 0.25 mol KNO3被还原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75mol

D.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X

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

Y

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

Z

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

W

共用三对电子形成双原子分子,常温下为气体单质

A.W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元素XY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C.元素X比元素Z的非金属性强

D.XYZW四种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纳米Al2O3AlCl3·6H2O及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摩尔质量为453gmol-1),具体流程如图:

已知:a.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

b.铵明矾晶体无色、透明,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120℃时失去结晶水,280℃以上分解。

请回答:

1)步骤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步骤IV制备铵明矾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B.步骤III灼烧时需将氢氧化铝放在蒸发皿里用高温炉灼烧至恒重

C.步骤II生成的固体可用抽滤法分离,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D.步骤IV中可以选择乙醇洗涤晶体,如果在常压下快速干燥,温度选择低于120

3)由溶液A制备AlCl3·6H2O的过程中要通入HCl气体,其作用是______(写两条)。

4)步骤V抽滤时不能用滤纸,原因是_____。若用如图装置图进行抽滤,则抽滤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用电子天平称取2.760g的铵明矾粗产品,用水溶解后取相同体积的两份溶液。第一份用EDTA滴定法测得n(Al3+)0.002900mol;第二份用BaCl2溶液滴定法测得n(SO42-)0.006300mol。则该试样中铵明矾的纯度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缓解当前能源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从开源角度看,有效地开发利用燃煤产生的CO2重新合成新的燃料是一个途径,目前工业上用CO2来生产甲醇的原理是CO2(g)3H2(g)CH3OH(g)H2O(g)

(1)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一定温度下,将5molCO28mol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0-1min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点的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b点的逆反应速率(填“>”“<”或“=”)。

(3)对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 CH3OH(g)的浓度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2,同时生成1molCH3OH

(4)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Pt(b)电极上发生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电池工作时导线中通过3mol电子,则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的浓度:

1)配制250mL 0.5mol/L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溶液滴定到终点。

该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

20.00

18.20

2

17.10

3

16.90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填选项编号)

a、在盛装未知浓度的盐酸之前锥形瓶里面有少量蒸馏水,未烘干

b、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未润洗

c、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d、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f、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g、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到了红色

3)该同学所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测定Na2CO3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1)实验1:使用下图装置通过干燥管的增重测量CO2的质量。

①盛放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②试剂X________

③某同学认为装置中干燥管的增重并不能准确表示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其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2:取a g混合物样品加热、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测得固体质量变为b g

①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为(用ab表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

元素

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

X

该元素的一种原子无中子

Y

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

Z

第三周期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M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Q

其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W

其核电荷数为M元素核电荷数的2

(1)X的无中子原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2)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写出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W两种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常温下,M的单质与W的单质的状态不同

b. W的氢化物中通入M2,有淡黄色固体析出

c. MW形成的化合物中W元素为正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为探究ZnFeCl3溶液的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

条件

现象

18

无明显气泡,0.5 min后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存在丁达尔现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65℃水浴

有气泡产生,12 s后,气泡非常明显,溶液很快转为红棕色,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消失,最后产生红棕色沉淀

(1)实验ⅰ和ⅱ中均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 ________

(2)实验ⅱ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快于实验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溶液中存在________

(4)实验ⅰ和ⅱ均先有气体生成,后有溶液颜色的变化。研究小组猜想,可能是此实验条件下,氧化性H+>Fe3+

查阅资料: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根据资料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ⅲ

实验ⅳ

_____________

①请在表格中画出实验ⅳ的装置图

②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到________,得出氧化性:Fe3+>H+

研究小组进一步分析后,将Zn粒改为Zn粉,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

条件

现象

18℃,混合后不振荡

3 min后有明显的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加深,存在丁达尔现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8℃,混合后振荡

气泡不明显,红棕色褪色明显,存在丁达尔现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③对比实验ⅴ和ⅵ,解释气泡不明显,红棕色褪色明显的可能原因:________

(5)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及现象,影响ZnFeCl3溶液的反应过程的条件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NO2.24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15 NA

C. 加热条件下,1mol Fe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NASO2分子

D. 0.1mol Na2O2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