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动圆过定点(1,0),且与直线相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2)设是轨迹上异于原点的两个不同点,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①当时,求证直线恒过一定点
②若为定值,直线是否仍恒过一定点,若存在,试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①参考解析,②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假设抛物线方程为,由抛物线的定义可求得的值,从而可求得抛物线的方程.
(2)根据题意假设直线AB的方程,联立抛物线的方程,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得到A,B两点坐标的等式.①由直线的垂直可得到A,B坐标的一个等式,从而可化简直线AB的方程即可得到结论.②当为一个一般的定值时,需要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于①小题,同样是通过A,B的斜率关系得到一个等式,从而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1)设动圆圆心M(x,y),
依题意点M的轨迹是以(1,0)为焦点,直线x=-1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
(2)设A(x1,y1),B(x2,y2).由题意得x1≠x2(否则)且x1x2≠0,则
所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b,
则将y=kx+b与y2=4x联立消去x,得ky2-4y+4b=0
由韦达定理得-------※
①当=时,所以,所以y1y2=16,又由※知:y1y2=所以b=4k;因此直线AB的方程可表示为y=kx+4k,所以直线AB恒过定点(-4,0).
②当为定值时.若=,由①知,
直线AB恒过定点M(-4,0)当时,由,得==
将※式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可得:,所以,此时,直线AB的方程可表示为y=kx+,所以直线AB恒过定点所以当时,直线AB恒过定点(-4,0).,
时直线AB恒过定点
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2.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3.过定点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过椭圆的左顶点作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已知.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动直线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直线相交于点,若轴上存在一定点,使得,求椭圆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椭圆C:+=1(a>b>0).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M(0,2)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AOB为锐角(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3)过原点O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1(a>b>0)相交于P,S,R,Q四点,设原点O到四边形PQSR一边的距离为d,试求d=1时a,b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经过点M(2,1),平行于OM的直线ly轴上的截距为m,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个不同点.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证明:直线MAMBx轴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X15-3所示,已知圆C1:x2+(y-1)2=4和抛物线C2:y=x2-1,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与C2相交于点A,B,定点M的坐标为(0,-1),直线MA,MB分别与C1相交于点D,E.

(1)求证:MA⊥MB;
(2)记△MAB,△MDE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λ,求λ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顶点为原点的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的交点分别为.
(1)若△AOB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求椭圆的离心率
(3)点为椭圆上的任一点,若直线分别与轴交于点,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椭圆与双曲线x2-y2=0有相同的焦点,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P(0,1)的直线与该椭圆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2,求△AOB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以坐标原点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2=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已知点P(0,1),Q(0,2),设MN是椭圆C上关于y轴对称的不同两点,直线PMQN相交于点T.求证:点T在椭圆C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ABC是椭圆Wy2=1上的三个点,O是坐标原点.
(1)当点BW的右顶点,且四边形OABC为菱形时,求此菱形的面积;
(2)当点B不是W的顶点时,判断四边形OABC是否可能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