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数学考试,按照大于等于85分为优秀,85分以下为非优秀统计成绩后,得到如表的列联表.

优秀

非优秀

总计

甲班

10

乙班

30

合计

100

已知在全部100人中抽到随机抽取1人为优秀的概率为
(1)请完成如表的列联表;
(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有多大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3)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优秀学生中抽出6名学生组成一个样本,再从样本中抽出2名学生,记甲班被抽到的人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参考公式和数据:K2= ,其中n=a+b+c+d
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p(K2≥k0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答案】
(1)解:数学考试优秀人数有100× =30人

补充完成2×2列联表如下:

优秀

非优秀

总计

甲班

10

40

50

乙班

20

30

50

合计

30

70

100


(2)解:K2= = ≈4.762>3.841,

∵P(K2>3.841)=0.05,

∴1﹣0.05=95%,

∴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3)解:按分层抽样,甲班抽取优秀学生人数为6× =2人,

乙班抽取优秀学生人数为6﹣2=4人,则ξ=0,1,2,

P(ξ=0)= = ,P(ξ=1)= = ,P(ξ=2)= =

∴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P

∴ξ的数学期望为E(ξ)=0× +1× +2× =


【解析】(1)数学考试优秀人数有100× =30人,即可将2×2列联表补充完整;(2)根据2×2列联表,代入求临界值的公式,求出观测值,利用观测值同临界值表进行比较,由K2≈4.762>3.841,故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3)根据分层抽样甲班2人,乙班4人,则甲班被抽到的人数为ξ的取值0,1,2,分别求得其概率及分布列,根据分布列求得其数学期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给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若 ,则a<b
B.“a=3“是“直线l1:a2x+3y﹣1=0与直线l2:x﹣3y+2=0垂直”的充要条件
C.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一个数x,sin 的值介于0到 之间的概率是
D.对于命题P:?x∈R使得x2+x+1<0,则?P:?x∈R均有x2+x+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f(x)=loga 是奇函数(其中a>1)
(1)求m的值;
(2)判断f(x)在(2,+∞)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3)当x∈(r,a﹣2)时,f(x)的取值范围恰为(1,+∞),求a与r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则问题:“今有良马与弩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一十三里;弩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弩马.”则现有如下说法:

①弩马第九日走了九十三里路;

②良马前五日共走了一千零九十五里路;

③良马和弩马相遇时,良马走了二十一日.

则以上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个

A. 0 B. 1 C. 2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函数.

(1)当 时,求的单调减区间;

(2)时,函数,若存在,使得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且曲线处的切线与平行.

(1)求的值;

(2)当时,试探究函数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函数f(x)=lg[log x﹣1)]的定义域为集合A,集合B={x|x<1,或x≥3}.
(1)求A∪B,(RB)∩A;
(2)若2a∈A,且log2(2a﹣1)∈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n}为等比数列,a1=1,a4=27; Sn为等差数列{bn} 的前n 项和,b1=3,S5=35.

(1)求{an}和{b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 满足cn=anbn(n∈N*),求数列{cn} 的前n 项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计算装置,有一数据入口A和一个运算出口B,按照某种运算程序:①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1时,从B口得到 ,记为 ;②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n(n≥2)时,在B口得到的结果f(n)是前一个结果f(n﹣1)的 倍. (Ⅰ)当从A口分别输入自然数2,3,4时,从B口分别得到什么数?
(Ⅱ)根据(Ⅰ)试猜想f(n)的关系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