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48  2256  2262  2266  2272  2274  2278  2284  2286  2292  2298  2302  2304  2308  2314  2316  2322  2326  2328  2332  2334  2338  2340  2342  2343  2344  2346  2347  2348  2350  2352  2356  2358  2362  2364  2368  2374  2376  2382  2386  2388  2392  2398  2404  2406  2412  2416  2418  2424  2428  2434  2442  447348 

10、现有H2 SO4、BaCl2、NaOH、Na2CO3、MgSO4、Ca(OH)2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CO2,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试题详情

9、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易错点点睛]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试题详情

8、一种不纯的铁可能含有镁、铝、钙、铜杂质中的某几种。取该样品5.6克与足量

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克氢气,则这种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_________。

[解析]若铁中只含镁、铝、钙中的一种,那么产生的H2质量一定大于0.2克;若所含杂质只有铜,因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所得氢气一定小于0.2克,故铁中所含杂质不可能是镁、铝、铜、钙中的一种,只有当铁中含有杂质铜和另外一种或几种金属时,才能得到题中所说的0.2克氢气,所以,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铜。像这类推断题,其特点是既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又要根据所给出的数据进行严密推理,才能顺利得到所求答案。

[易错点点睛]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求全面考虑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试题详情

7、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解析]此类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题中描述的现象,确定某些物质或排除某些物质。由题中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体或相互之间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组合(),一定不含硫酸铜;又根据题给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淀中一定有,还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故这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2);(3)

[易错点点睛]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这类题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否则将陷在题目设计的迷宫中。

试题详情

6、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由题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②,③。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A中必含有的来源有两个,则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故气体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种组合:①A为,B为CuO和C;②A为和CO,B为CuO;③A为和CO,B为CuO和C。

[易错点点睛]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试题详情

5、本题涉及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化合物.

   ①A溶液和B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②c、D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③E、F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每小题都有多种可能,只答出一种可能即可.)

   (1)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

   (2)C、D的化学式:C   、D    

(3)③中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解析]解此题的突破口在于反应(2)和(3)中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现象,从②即可推知C和D的混合溶液中有一物质与盐酸先反应后,另一物质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同理思考③,本题可选答案较多,应先确定C、D、E、F四种物质后,再确定A、B。

(①NaOH + HCl  ===  NaCl+H2O   (2)C为KOH、D为Na2CO3   (3) 2NaOH+H2SO4===Na2SO4+2H2O、  CuSO4+2NaOH===Cu(OH)2  +  Na2SO4   )

[易错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断出来。

试题详情

4、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解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Cl。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Cl,可推得C为CuCl2。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Cl,在(1)中可推得A为CuO。

[易错点点睛]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

试题详情

3、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I、Mg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一:


A
B
C
D
E
A
 

_
_

B

 

_

C
_


_
_
D
_
_
_
 

E


_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 ___ B___C___ D___ E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2、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⑴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种。

⑵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⑶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解析]⑴ 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⑵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⑶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易错点点睛]这类题型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试题详情

1、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n为正整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原子中的质子数为,有关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碱      B. X肯定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含氧酸钠盐

C.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 X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X为何种元素。因为n是电子层数,当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质子数为1,这不是氢原子;当或3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质子数分别为7、17。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是氮元素和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都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表现为负价,不可能与离子结合成碱,但氯、氮两元素均可与氧元素结合形成含氧酸根原子团,跟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像B项中的。答案为A。

[易错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断出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