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018  435026  435032  435036  435042  435044  435048  435054  435056  435062  435068  435072  435074  435078  435084  435086  435092  435096  435098  435102  435104  435108  435110  435112  435113  435114  435116  435117  435118  435120  435122  435126  435128  435132  435134  435138  435144  435146  435152  435156  435158  435162  435168  435174  435176  435182  435186  435188  435194  435198  435204  435212  447348 

5.下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见马克思”的说法是自诩伟大、自命不凡者向往的人生归宿。B.“吹响了人民解放的号角”是说马克思的学说唤醒了受压迫的人民起来求解放。

A. 文中的“思想家”加引号是表示否定或讽刺D.末段“掂掂自己的分量”意思是要正确认识估价自己,不要自命不凡。

答案:

试题详情

4.上文末句“死后的生命”怎样理解?它与“活着时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试题详情

3.文中较多地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试题详情

2.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是()。

  A.有很多人没胆量去见马克思。B.有很多人不好意思去见马克思。C.有很多人没有资格去见马克思。D.有很多人没有条件去见马克思。

试题详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有人说自己死后不是去见列祖列宗,而是‘法见马克思”。这话虽然和“去见列祖列宗”一样虚幻,却自诩伟大,自命不凡,有一种与日月齐先的自豪感。

  马克思一生实事求是,著作中引用别人的片言只语都要注明出处。一切揽功推过、作假谋利的人哪里敢去见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活艰苦,可他有了点额外收入就捐助工人运动。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损人利己的人又哪里敢去见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无权无势,却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他的学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吹响了人民解放的号角。他生前身后受人尊敬,著作被人推崇,靠的是伟大的人格和理论的光辉。那些位尊权重、自吹自擂的“思想家”,又哪里敢去见马克思?

  说要“去见马克思”的人,要先掂掂自己的分量:我凭哪一点“去见马克思”?人能逃脱罪责,却逃不脱死亡,死后的“生命”比活着的生命漫长啊!

1.文中赞颂了马克思哪三种美德?鞭挞了某些人哪三种丑行?

试题详情

4.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答案:十九、1.段首第一句话2.“出世”是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入世”是说“用高超的学术成绩匡济天下” 3.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① ||③一层提出论述中心:朱先生遗产最珍贵的还有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二层举例论证朱先生的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三层结论,说明来先生有如此人生态度、治学精神的原因:“胸襟旷达、眼光高远,以学术为生命”4.引证、例证  

试题详情

3.这段文字共8句话,请划分层次(用|隔开),并写出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6)(7)(8)

  层意:

试题详情

2.文字中提到了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请分别概括其中“出世”“入世”的含义。(每项不超过15字)

  “出世”是说_____  “入世’是说____

试题详情

  ① 朱先生(注:朱光潜先生)遗产,弥足珍贵者,还有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② 他毕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③ 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④ 因有“出世”的精神,他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⑤ 不管风平浪静、春和崇明之时,还是波翻浪涌、黑云压城之日,他于学术始终楔而不舍,孜孜以求,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错炬成灰泪始于”。(6)大雾弥天,十年浩劫之中,焚书坑儒,毁灭文明,万古凄恻,学人无不心灰意冷。(7)朱先生写检查、挨批斗、蹲“牛棚”、扫厕所,受尽人间屈辱,但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竟能凝神静气,一心经营寂寞而伟大的名山事业一一翻译煌煌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8)如此自拔于现实悲苦之中而不失未来信念,处于困顿逆境之时仍勤勉学术,若非胸襟旷达、眼光高远者,若非将生命和学术融为一体、以学术为生命者,决难想象。

1.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佺ǹ楠忛幏锟� 闂傚倸鍋婇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