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4928  444936  444942  444946  444952  444954  444958  444964  444966  444972  444978  444982  444984  444988  444994  444996  445002  445006  445008  445012  445014  445018  445020  445022  445023  445024  445026  445027  445028  445030  445032  445036  445038  445042  445044  445048  445054  445056  445062  445066  445068  445072  445078  445084  445086  445092  445096  445098  445104  445108  445114  445122  447348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         )

试题详情

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         )

试题详情

(    )射    (    )糠   打(    )   乙(    )   犁(    )

(    )   (   )奏   躯(    )   真(    )   住(    )

jié(    )毛    lí(    )明   口干舌zào(    )  遮bì(    )  遗hàn(    )

试题详情

或许放弃不是错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警示我们:或许放弃不是错。

岁月悠悠地流淌……

青冢有请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一次次的征战都以失败而告终。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听到的是人民痛苦的呻吟。难道还要继续征战吗?难道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吗?不,一位年轻的女子从容地走出来。她放弃了玉砌雕栏,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金帛玉缕,在漫漫黄沙中,虽然大雁的低吟更增加了她心中的苦,但她仍然深感欣慰。因为她深知她这一去换来的将是民族的安定与团结,她将看到人们过上闲适的生活。选择放弃荣华富贵,她一生无悔。

岁月悠悠地流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想起他的一生经历,曾有过多少的失败?想起他的一生经历,他又曾放弃过多少次?曾记得,他在做彭泽令时,对属下说过:“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与腐朽的官场水火不容。他没有再坚持下去,他选择的是放弃,放弃了功名利禄,去过隐居生活。他坦然看生活,以笑对人生,饮酒作诗,度完了余生。或许,适时的放弃不是错。

岁月悠悠地流淌……

一蓑烟雨任平生

窗外的花香愈发芬芳,笔尖仍不时涌动着金色的梦。一代文豪--苏东坡,想起你,竟止不住让我心潮澎湃。

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你是文坛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受了别人的冷眼,遭受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受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乌台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经得住再三地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偏僻的海南岛上也过得坦然自在。你一生入仕、出世,历经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

岁月悠悠地流淌……

放弃了汉宫秋月,放弃了功名利禄,放弃了酬志展才,最终得以历史的画卷中以超然的姿态笑傲人生。历史警示我们:或许放弃没有错。

总评:作者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点评历史人物,畅谈人生感悟,纵横捭阖,酣畅淋漓。王昭君、陶渊明、苏东坡在面对生活的失意时都选择了放弃,但他们在这样的放弃中实现了人生的完美,像这样的放弃难道不是理智的选择吗?的确,这种放弃实际上并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在坚持寻觅,在寻觅那真实而亮丽的人生。

试题详情

3、①两  三  ②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地势要高)  要有淡水  要能避免在烈日里曝晒  要能抵御野兽的袭击(要安全) 点拨:参照课后的名著导读,意思对即可。

试题详情

2、①赖-籁  ②拘-局 ③判-叛 ④彩-采 点拨:要避免同音、近音字的误写,注意其形旁。

试题详情

5、略  点拨:可以从南极冰盖为人类造福和也可能造成灾难两方面作答。意义可以从造福和避免灾难方面作答。

试题详情

4、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它长年被冰雪覆盖。  点拨:读第二段的后半部分就找到原因了。

试题详情

3、收入  支出 点拨:“增”对应“收入” ,“减”对应“支出”。

试题详情

2、概括  具体  总  分  点拨:把第一段看成一个部分,把第二、三段看成一个部分就很容易理解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