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4956  444964  444970  444974  444980  444982  444986  444992  444994  445000  445006  445010  445012  445016  445022  445024  445030  445034  445036  445040  445042  445046  445048  445050  445051  445052  445054  445055  445056  445058  445060  445064  445066  445070  445072  445076  445082  445084  445090  445094  445096  445100  445106  445112  445114  445120  445124  445126  445132  445136  445142  445150  447348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jiǎn) 悲(chuàng) 窥(sì)   B.悍(biāo) 缚(shù) 困(jiǒng)

C.行(chuò) 假(mèi)  意(zǐ)   D.野(kuàng) 毛(zōng) 起(qiáo)

试题详情

10、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试题详情

9、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试题详情

8、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并为其名                    于材人远矣

   还扬州                      如此其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

试题详情

7、对下面句中的“之”“于”进行解释,然后归类文中的“之”“于”。

忽啼求            之:

借旁近与          之:

之    余闻也久          之:

不能称前时闻       之:

为众人          之:

环谒邑人          于:


 
舅家见之          于:

材人远矣         于:

人者不至         于:

试题详情

6、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

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试题详情

5、请用“‖”在教材上将议论部分分为两个层次,并归纳出各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试题详情

4、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试题详情

3、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