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请你从以下作者中任选两位,分别写出一则他们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志趣、追求、或展现胸怀、抱负的名言警句,意思要相对完整。(4分)
作者:孟子 文天祥 苏轼 陶渊明 李白 王勃 诸葛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这道题要平时多积累有关的名言警句,能熟记于胸。
答案:示例:(1)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2006年厦门市试题,14)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们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塑像,又有碍观瞻。同学们为此拟了下面几条警示标语。请你选出委婉得体的一条。(2分)
A.不准损坏塑像,违者暴捶狠打!
B.损坏塑像,是卑劣无耻的行为!
C.运动员正奋力奔跑,请不要绊住他们的脚步!
解析:A、B两项语气强硬不委婉,C项最为得体,不刺伤别人的自尊。
答案:C。
5.填空。(5分)
(1)表现五柳先生家境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文天祥以死报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现实生活中,常听怀才不遇的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马说》中的话回答)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来背诵默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要书写正确。
答案:(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义的一项是( )(2分)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A项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他三项中都运用了。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解析:A项中“反”通“返”;B项中“材”通“才”;C项中“被”通“披”。
答案:D。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从流飘荡 (2)弗之怠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经纶世务者
(5)暂凭杯酒长精神 (6)媵人持汤沃灌
解析:解释文言文中加点词语,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答案:(1)顺、随 (2)懈怠、放松 (3)请教 (4)筹划 (5)增长、振作 (6)浇洗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造饮辄尽 zhē 才美不外见xiàn
B.鸢飞戾天yuán 衔觞赋诗shāng
C.骈死于槽枥之间biān 水皆缥碧piǎo
D.横柯上蔽kě 泠泠作响líng
解析:A项中“辄”应读“zhé”;C项中“骈”应读“pián”;D项中“柯”应读“kē”。
答案:B。
(五)
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4、(1)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2)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3)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5、至;通“返”,返回;凭借;美丽 6、略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鄙弃名利
10、往,到;期望;衣服上有洞和补丁;安然自若的样子 11、B 12、“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13、五柳先生的性格 14、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通“肢”四肢;通“披”,穿 17、略 18、B A 19、虚心谦恭,认真讨教,尊敬老师
20、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自己的粗袍敝衣作对比或叙述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对比 作用:更能体现自己求学的艰难,以鲜明的对照来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 21、孙康映雪,王冕苦读,王羲之临池练书法等 22、略 23、只是;两马并驾;怎么;表示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 24、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音节助词,无实义; 而:连词,可译为“来”;转折连词,但是;表修饰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6、其真不知马也 2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指人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其真无马邪( )
24、指出下列词的不同用法。(3分)
2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食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6、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7、作者用“伯乐”和“千里马”分别喻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2分)
作 文(50分)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