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5087  445095  445101  445105  445111  445113  445117  445123  445125  445131  445137  445141  445143  445147  445153  445155  445161  445165  445167  445171  445173  445177  445179  445181  445182  445183  445185  445186  445187  445189  445191  445195  445197  445201  445203  445207  445213  445215  445221  445225  445227  445231  445237  445243  445245  445251  445255  445257  445263  445267  445273  445281  447348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冷涩 胁调 弥望 雕栏玉砌

B.教坊 伯仲 押韵 豆蔻年华

C.銮舆 梳装 鱼舫 珠联璧合

D.楹联 羁绊 娥眉 南轲一梦

解析:A.“胁”应为“协”;C.“装”应为“妆”;D.“轲”应为“柯”。

答案:B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管弦 舷梯 娴静 涎皮赖脸

B.铁骑 荆棘 嫉妒 济济一堂

C.呕哑 怄气 呕吐 藕断丝连

D.平仄 咋舌 憎恨 锃光瓦亮

解析:A.全读为 xián;B.依次读为jì jí jí jǐ;C.依次读为ǒu òu ǒu ǒu ;D.依次读为zè zé zēnɡ zènɡ。

答案:A

试题详情

24.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另如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写你与大自然相处的某种经历,也可以写某种情感的变化过程或某种思考和感悟,等等。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 800字左右。

答案与解析研读

1.B (A. 一叶扁piān 舟 C. 修葺 qì D. 婢bì女 双栖 qī) 2.D (A. 暗-岸 B.哀-唉 C. 复-覆) 3.C (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方案.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文章等。①“教材”属于图书,应选“审订”。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条件.环境的艰难;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②扣住“ 精神”,应选“ 坚苦”。奥秘:奥妙神秘;奥妙:多指道理.内容等深奥微妙,依据③句的语境,当选“奥秘”。) 4.D (A 将引文作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后引号应在句号里面。B 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重述如下”后应用表提示的冒号。) 5.C (A“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B“ 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不是门外的汉子,用于此处不当;C 执牛耳:指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物,用在此处是合适的;D“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道理。)6.A (B 句“它”指代不明,应在后一个“ 轻工业部”前加“ 该厂是”;C 句有歧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但现在可以参赛”;D“至交”与“朋友”语意重复。) 7.D (“全书由庄子本人创作”错误,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8. (1)繁华奢侈;顾念(2)极言其细微(3)承担(4)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露天的谷仓(5)九州(6)不整齐 9.第一层从开头到“用之如泥沙”,斥责秦统治者贪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第二层到“不敢言而敢怒”,进一步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第三层概写了秦骄奢淫逸导致的严重后果。 10.(1)“独夫”指秦始皇(2)“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函谷举”指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咸阳,推翻秦统治,派兵把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入咸阳后放火焚烧阿房宫。 11.六国不爱其民;秦骄奢淫逸,残暴百姓 12.C (“可怜焦土”中的“可怜”是可叹意,并非同情。) 13.第一个“六国”指六个国家。第二.三个“六国”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14.B (A“乎”第一句舒缓语气,第二句相当于“ 于”;C“ 而”第一句是顺承,第二句是转折;D“之”第一句是用于主谓之间,第二句是代词。B“夫”都解释为“那”。) 15.C (月亮有盈有虚,但始终没有消失。) 16.A. (客人提到曹操这样的英雄,目的是抒发人生短暂的伤感。)

17.①陈列,摆放 ②稍微,略微 ③ 顷刻,不久 ④ 病重 ⑤ 皆,都 ⑥ 病愈 18.①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苦这样?②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19.写母亲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读书,表现了母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0.苦表现在:记诵的内容多;读书的时间长,还要忍受寒冷和病苦。乐表现在: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文言文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 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 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 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 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教导他!”说完就死了。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 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 是不快活。”“那么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 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21.(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偃仰啸歌,冥然兀坐(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22.能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修辞即可。如: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23.山东人请人吃饭的规矩是不能( 会)破的。( 或:谁也不能坏了山东人请人吃饭的规矩。或:山东人受孔孟影响请人吃饭规矩特多。)

[写作指导]

“感悟自然”这个话题是相当宽泛的。面对无垠的大千世界,无限的万千景象,不能茫然无措,这就需要写作时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感悟自然”的“ 文眼”是“ 感悟”,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现”。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下,这样做,才能将“ 感悟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例如:登上高山绝顶,感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襟怀;面对茫茫大海,感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望星空,感悟宇宙广阔深邃;听虫鸣,感悟生命之多彩。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对于中学生来说,用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很好的例子。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和抒情。关于“感悟”的内容,可以见于篇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

总之,我们“感悟自然”,一定要突出一个“ 悟”字,借助具体的物象,抒发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应有较深的意蕴,给人一定的启迪。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成功。

[作文例文]

一棵树的命运

在远离城市的一个乡村外的小河边,有一排参天大树。它们是毛白杨树。这些杨树约有三十年的树龄,棵棵高大,挺直,粗壮。

毛白杨生长比较缓慢,现在已没有人愿意种植了,所以,这排高大的白杨树特别惹人注目。它们站立在河边,树形优美,树冠如宝塔般。用报刊上常用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站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排毛白杨共有十四棵。经过一年年风霜雨露的洗礼,卓然屹立。夏日里,它们给下地干活的农民们提供纳凉的场所,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天地。小鸟在它们的肩头做窝,鸣蝉在它们的身上高唱。它们生活得自由自在。

这一年的春天,来了几位大肚的官员。他们对着这排树指指点点,兴奋地讨论着。树们不知道这些人什么来头,只隐约听说“ 大树进城”“ 美化环境”“ 政绩形象”什么的。这些人走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他们带来了很多车,有吊车,有大卡车,有挖掘车。原来,这些大树要被移栽到大城市里。

不知大树们是如何想的,但它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大树们一棵棵被剪去树冠,只留下几根大的枝叉,带着脚下一坨泥土,被吊车给装上了大卡车,运进了城里。

但是,只有一棵例外。本来,站成一排时,还不很明显。随着一棵棵树被移走,这棵树的“披风”状就显露出来了。它下部的树干也是高大挺直的,可是上部的树冠就像微风中的芦苇一样,向一个方向斜逸而去。就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了唯一被留了下来。

面对这棵大树,我沉思起来:它因为形象不端正,不符合人类的审美观点,而没有与同伴们一起进到城里的花花世界。这,到底是不幸还是幸运呢?一时,我还真不好下结论。那么,人呢?是不是也与此类似?

到了后来,听说移栽到城里的那十三棵大树全都死掉了。这时,我才最终找到了答案。

[简评]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本文通过一棵树与另外十三棵树的被遗弃与移栽的对比,揭示了一个主题:命运是难测的,好与坏是相互转化的。这个观点,虽然作者没有直接表达,但通过作者的叙述,还是能很容易看出来的。作者面对“ 大树进城”这样的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得到人生的感悟与启迪,难能可贵。语言朴实,详略得当。本文之所以得高分,主要在于主题的深刻与见解的独到。

试题详情

23.筛选主要信息,将下列文字整合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20字。

山东人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很深,请人吃饭不论是家宴.工作宴还是亲朋好友聚会都是很讲究规矩的,谁是主宾,谁是副主宾,谁个主陪,谁个副主陪,谁个一陪二陪……座次井然;谁个先敬酒,谁个后敬酒有条不紊,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试题详情

22.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2)

试题详情

2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出下列语句的空缺。(任选三处)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6)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

试题详情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杜牧(803 - 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人物。杜牧在文章语言方面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使用散体笔调,笔锋犀利,明白晓畅。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对宋代赋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C.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D.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著作《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全书由庄子本人创作,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