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668  433676  433682  433686  433692  433694  433698  433704  433706  433712  433718  433722  433724  433728  433734  433736  433742  433746  433748  433752  433754  433758  433760  433762  433763  433764  433766  433767  433768  433770  433772  433776  433778  433782  433784  433788  433794  433796  433802  433806  433808  433812  433818  433824  433826  433832  433836  433838  433844  433848  433854  433862  447090 

7、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0N和15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0m/s2

B.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5m/s2

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

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m/s2

试题详情

6、两个共点力F1、F2互相垂直,其合力为F,F1与F 间的夹角为α,F2与F间的夹角为β,如图所示.若保持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改变F1时,对于F2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1,则β变小,F2变大

B.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1,则β变大,F2变小

C.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小,F2变小

D.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小,F2变大

试题详情

5、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一个挡板,截面为 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在从球心O1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极其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F2,在此过程中

A.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2缓慢减小

C.F1缓慢减小,F2缓慢增大    D.F1缓慢减小,F2缓慢不变

试题详情

4、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时,加速度一定大;速度小时,加速度一定小.

B. 速度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

C. 在时间t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不断增大.

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试题详情

3、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A受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D.以A、B、C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试题详情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试题详情

41.(09上海卷)(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项 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结论: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②结果与分析:                        

答案: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是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2)实验应选工业污染区与非工业污染区进行对比,收集黑色蛾和浅色蛾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

(3)根据表格所给数据,会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示说明;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较多,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较多;

(5)①工业污染区树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②选多对黑色蛾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显性性状;如不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浅色蛾雌雄个体交配。

试题详情

34.(09上海卷)(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答案:

(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

   3)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2)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5)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

试题详情

32.(09上海卷)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答案:B

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