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4511  434519  434525  434529  434535  434537  434541  434547  434549  434555  434561  434565  434567  434571  434577  434579  434585  434589  434591  434595  434597  434601  434603  434605  434606  434607  434609  434610  434611  434613  434615  434619  434621  434625  434627  434631  434637  434639  434645  434649  434651  434655  434661  434667  434669  434675  434679  434681  434687  434691  434697  434705  447090 

3.用电器离电源L米,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 [ ]

   A.ρL/R            B.2ρLI/U

   C.U/ρLI            D.2UL/Iρ

试题详情

2.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

    A.R/1000            B.R/100

    C.100R             D.10000R

试题详情

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

   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试题详情

1.[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唯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隐居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三四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自己以石湖景物为题的诗中,写到的花木不少,并没有像姜夔这样突出地写荷花。被杨万里誉为“山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也不以荷花擅胜。姜夔把荷花从石湖景物中特地拈出,就使这首诗呈现出诗人很有个性的感情色彩。从他的诗词中看出,除了梅花,他对荷花倾注了深情,有独特的赏好。他可使“冷香飞上诗句”,形成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首诗便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试题详情

5.揣摩诗歌的写作技法。诗歌常用的鉴评术语很多,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等。具体赏析时,应视诗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评价。

 诗词鉴赏表述模式:

 (1)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化用典故等。

 (4)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事、物、景等。

 (5)思想感情有:迷惘、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如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诗人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如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李贺:雄浑奇特;王昌龄:雄壮豪迈。不同类型的诗也有不同的风格。如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堍此则为晏殊 欧阳修 、为温庭筠韦应物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 秦观柳永 、为 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拓展演练]

试题详情

4.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形成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例如:《蒹葭》描写了在一个秋天的早上,一位青年男子站在河畔思念在洲岛上的姑娘的一幅凄婉忧伤的画面,通过反复描写“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强化人物的愿望,从而丰富人物形象,突出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真挚、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试题详情

3.感知诗歌的艺术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包括“物和人”两类。诗歌往往借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的“物”构成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形成意象表达诗人的感情。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人借秦岭云雾缭绕之状,蓝关风雪弥漫之态表现恋家念国之情。

试题详情

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尤其要注意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分析名句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名句之中每个词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关键性的词语。抓住、理解了关键词就理解了整个句子甚至是整首诗的情感与意思。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中“一”字印证诗人客游的身份,显露孤寂之情,为思乡作铺垫。又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中“历历、萋萋”以繁茂艳丽的景物衬托思乡之情。

  (2)分析修辞手法,用心体味名句的意蕴。名句之中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挖掘是要靠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从修辞等手法入手,可以更好地理解鉴赏名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把愁物化,用夸张手法表现愁之深重,形象而奇绝。

试题详情

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古诗词不外乎是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类别,可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掌握相关的信息,如:

(1)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人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2)作者:就是“知人论诗”,确定诗人所处的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3)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鑹鹃埞鎴炲箠闁稿﹥顨嗛幈銊р偓闈涙啞瀹曞弶鎱ㄥ璇蹭壕闂佺粯渚楅崰娑氱不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姈椤忕喖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礃椤曆囧煘閹达附鍋愰柛娆忣槹閹瑧绱撴担鍝勵€岄柛銊ョ埣瀵濡搁埡鍌氫簽闂佺ǹ鏈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