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表达人的思想或表现的现状。(4分)
例句:
我是一只小鸟,飞来飞去,忙碌不止,去啄食我的小虫,去寻找我的米。
16.选择下列5句话中的4句,组成语境和谐、意思完整、前后连贯、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篱笆边有许多牵牛花,总共有七八种颜色,清晨起来散步的时候,最鲜艳,可惜不到晚间,已萎谢了。
②有时,折下些来,插在大大小小的花瓶里,轻淡的微黄的玫瑰花之香与美人蕉的艳红,真使客厅生色。
③这样短促的光荣,使人倍感惋惜。
④牵牛花,昂着头,攀附着一丈红,似乎想和这直竖着的草茎争个高下。
⑤房屋的四周,许多花不断地开着,望去总是红的白的掩映在眼帘,是何等赏心悦目呀!
序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苏轼《后赤壁赋》)
②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①②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第③句在原句上用“/”断开。(10分)
①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3分)
②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4分)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分)
(二)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间:闲暇
B.父去里所,复还 所:处所,地方
C.取而葆祠之 葆:通“宝”,珍贵
D.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计: 估计,料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侥幸于不死 以大中丞抚吴者
B.良业为取履 且为之奈何
C.观其所以微长见其意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
11.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张良“能有所忍”品性的一组为( )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五日,良夜未半住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④彼其能有所忍也
⑤良因怪之,跪曰:“诺。”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着眼于“忍”。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
B.张良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每当伏日和腊日都亲自祭祀它。
C.司马迁记叙张良事迹时,加进了传奇性描写,增添了神秘色彩,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自己相信鬼神和天命的看法。
D.苏轼从人事与写实的角度看待《史记·留侯世家》的传奇情节,否认了神怪之谈,更令人信服。
第Ⅱ卷(共114分)
(一)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