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1031  441039  441045  441049  441055  441057  441061  441067  441069  441075  441081  441085  441087  441091  441097  441099  441105  441109  441111  441115  441117  441121  441123  441125  441126  441127  441129  441130  441131  441133  441135  441139  441141  441145  441147  441151  441157  441159  441165  441169  441171  441175  441181  441187  441189  441195  441199  441201  441207  441211  441217  441225  447090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余之力尚足以入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的“然”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试题详情

3.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可胜道也哉        B.策之不以其道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不名一文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

B.其文漫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试题详情

[反馈练习] 

试题详情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名作动,命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明]形作动,照明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险远]形作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试题详情

[之]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结构助词,“的”/不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其下平旷/问其深

③表示远指的代词,那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助词,无实义  既其出

⑥助词,表示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而]

①连词,表承接,“并且”/不译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

②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连词,表递进,“并且”/不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①介词,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表修饰,“来”/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③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不译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④连词,表并列,“而且”/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试题详情

[卒]死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乃]表示判断,“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且]将  不出,火且尽

[加]更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当、正在  方是时

[咎]责怪  则或咎其欲出者

[相]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胜]尽  何可胜道也哉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试题详情

(五)略读第5段。

先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