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1032  441040  441046  441050  441056  441058  441062  441068  441070  441076  441082  441086  441088  441092  441098  441100  441106  441110  441112  441116  441118  441122  441124  441126  441127  441128  441130  441131  441132  441134  441136  441140  441142  441146  441148  441152  441158  441160  441166  441170  441172  441176  441182  441188  441190  441196  441200  441202  441208  441212  441218  441226  447090 

1.简答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          ,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

答:                         

(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     ,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    ”的巧妙回答。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           

(7)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    ,“遍”字写出红之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     ,“染”字则写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近景,“    ”写江水溢满之状,“    ”现江水碧绿清澈之态,“    ”写舟船之多,而“    ”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昂扬奋进的气氛。“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勾画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试题详情

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              (2)寥廓:

  (3)峥嵘:              (4)挥斥:

  (5)方遒:              (6)激扬:

  (7)粪土:              (8)遏:

试题详情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寥廓(   )   (   )   (   )   (   )

试题详情

1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试题详情

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试题详情

10.“余第安国平父”中的“父”,通“________”,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渔父”中的“父”,是对________。

试题详情

9.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北宋临川人,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8.诵读时,句中停顿不当的一句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试题详情

7.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   D.火尚足以明也

试题详情

6.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地”中的“舍”字,在用法上不同的一句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朝服衣冠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