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如上图所示,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NH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
和结构式 。
(2)B处的药品是 。
(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时,C处
棉花上应蘸取 。
(4)检验D处试管中NH3是否收集满,除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外,还可采用什么简易方法。
_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满一试管NH3后,将该试管放入水中,则最后所得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36.H2O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用下式来表示:H2O(l) H2O(g)。我们也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这一变化中的一些问题,如:H2O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生成更多的H2O(g)的方向移动。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减小压强,平衡向 移动。所以高山上由于空气稀薄,水的沸点比平地上 (填高或低)。
(2)如果在常压下往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则水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5.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插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发现生成氢气的速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t1-t2 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t3 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R和5LQ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3R (g) + 5Q (g) === 4X (g) + nY (g),反应完后,保持容器温度不变,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 。
33.(1) 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在空格内填入系数或化合物的分子式)
□KMnO4+□KNO2+□ ====== == □MnSO4+□K2SO4+□KNO3+□H2O
(2)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目前治理NO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NH3将NO还原为 N2和H2O。写出配平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 科学家发现NO除了① 形成酸雨 ② 破坏臭氧层 ③ 与人体血红蛋白化合④ 形
成光化学烟雾外,少量的NO 还是有益的。NO 曾被美国杂志评为“明星分子”,近年来
发现少量的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
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在含 Cu + 的酶的活化中心,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 Cu + 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 被氧化为Cu 2+)。
。
31一定的条件下, 可逆反应: A2(气) + 3B2(气) 2C(气) 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测得平衡时 [A2] = 0.5 mol/L, [B2] = 0.1 mol/L, [C] = 1.6 mol/L. 若A2、B2、C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试回答:
(1) a 和 b 应该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32. As2S3与稀HNO3反应产生砷酸,反应式为:
3 As2S3 + 28 HNO3 + 4 H2O ======= 6 H3AsO4 + 9 H2SO4 +28NO ,
在此反应中, HNO3表现了 性。若有0.3mol As2S3参加反应,共有_______ mol电子发生转移。
30.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由铜制取硝酸铜最适宜的方法是…( )
29.反应速度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的, 化学反应: H2 + Cl2 = 2HCl 的反应速度v 可以表示为: , 式中的k 为常数, m 和 n 值可以用下列表中数据确定之.
|
|
|
1.0 |
1.0 |
1.0k |
2.0 |
1.0 |
2.0k |
2.0 |
4.0 |
4.0k |
由此可以推得, m 和 n 的值正确的是: ………………………………………( )
A. m = 1,n = 2 B. m = ,n = C. m = ,n = 1 D. m = 1,n =
28.反应:X(g) + 3Y(g) 2Z(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和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27.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xC(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 ,温度T和压强P与C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C%)的关系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T2 ,P1>P2 ,m+n>x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T1<T2 ,P1<P2 ,m+n<x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T1>T2 ,P1<P2 ,m+n<x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T1<T2 ,P1>P2 ,m+n>x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