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1936  91944  91950  91954  91960  91962  91966  91972  91974  91980  91986  91990  91992  91996  92002  92004  92010  92014  92016  92020  92022  92026  92028  92030  92031  92032  92034  92035  92036  92038  92040  92044  92046  92050  92052  92056  92062  92064  92070  92074  92076  92080  92086  92092  92094  92100  92104  92106  92112  92116  92122  92130  97155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B.《一件小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作品。
C.“真实性”是报告文学和通讯的相同点;报告文学在要求真实的同时还具有文学性的特点。
D.《蜘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说明了蜘蛛织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松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说明了松鼠的特点。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选出下面错别字的一项

A、耳闻目赌       
B、无缘无故      
C、文治武力        
D、苛捐杂税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下面词语中音、义均无误的一组是

A.千里迢迢(zhāo):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锲 (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B.不无卑(bì)益:没有什么益处。                恹恹(yān)欲睡:精神不好,困倦得将要入睡。
C.不折(zhē)不挠:不折断不弯曲,比喻意志坚强。   赴汤蹈(tǎo)火:比喻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D.触(chù)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使别人不团结。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A.一次吃的粮食或者要将近一石。         
B.吃一餐也许要吃象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吃一顿有时候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A.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B.怎能平安地日行千里呢?
C.他如何日行千里都平安呢?               
D.他平安地请求日行千里吗?
③子何恃而往?

A.你凭什么往返?      
B.你凭什么去?     
C.儿子凭什么去?     
D.孔子凭什么往返?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对《老马》一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这首诗采用象征手法,老马的命运,是旧中国苦难农民的命运的写照。
B.诗中描写的老马既有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C.全诗寄托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因此朗读时应带有深重悲凉的语调。
D.第一节可以这样处理朗读节奏: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⑴呆   zhì          ⑵shū    纽         ⑶liào    望          ⑷     jiǎo    健


A、滞;舒;瞭;矫
B、滞;枢;嘹;矫
C、滞;枢;瞭;娇
D、滞;枢;瞭;矫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不含贬义的是

A、我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起来。(《一面》)
B、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阿长与<山海经>》) C、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B.《有的人》一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人生观的高度评价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的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C.《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本文采用了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法。
D.《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中,这位共产党员就是任以沛同志。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且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语气助词)      与药相粘(并且)
B.我之死(虽然)          杂相许(……的样子)  刻之(随时,马上)
C.冀州南(的)             跳往助(助词,不译)  持就火炀(指铁板)
D.面山居(表并列)      聚室谋(表顺承)         山不加增(表转折)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年九十(将)      未简易(算是)      山北之塞(惩罚)
B.烧令坚(用火)   以纸之(标签)     杂然相(赞同)
C.固不可(通)      瞬息可(完成)      字平如(磨刀石)
D.何而不平(痛苦)毕力平(险峻)     以应(同“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