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同学在用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重新实验,发现丙装置中仍不断有气泡逸出,且石灰水未见浑浊.

提出问题:从丙装置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产生CO气体.
查阅资料:CO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CO2气体,并且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实验验证:该同学把丙装置换成如图所示的丁装置

(1)丁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CO气体生成.
实验反思:该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后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2)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原理: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或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丙处添加尾气收集或点燃尾气装置.

分析 (1)一氧化碳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2)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能生成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能够污染环境.

解答 解:根据提示的信息,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所以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可以判断有CO气体生成;产生CO的原因一是木炭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原因二是木炭与生成的CO2反应生成CO;为了防止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可增加收集装置或点燃掉CO.
答案:(1)CO (2)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或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尾气收集或点燃尾气.

点评 本题是探究氧化铜和碳反应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米饭煮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共热时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食醋中乙酸(CH3COOH)与料酒中乙醇(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B.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④;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②;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③.(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馏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实验室制氧气,采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相比较而言,你认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具有的优点有:
(1)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
(2)反应速率快;
(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或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住镁带,在下方先放一张石棉网,避免镁带燃烧的生成物烫坏实验台.镁条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2MgO+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铜具有导电性
C.水在4℃密度最大(1g/cm3D.食盐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快
C.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D.t2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用“-”相连的表示两者可以反应,“→”表示生成的关系,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物质.有部分生成物或反应物略去.
(1)若D和E为两种常见的金属单质,B、A是氧化物,E→C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若C、D、E皆属于盐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在医疗上常用作补钙剂,B、E由两种元素组成,则E→C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A物质的类别可能是②③④(可多选: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碱 ④盐 ⑤酸).
(3)E→D 可以生成一种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写出反应方程式CaCl2+2AgNO3=Ca(NO32+2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