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下列是几个对比试验: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目的 比较氯气和空气的部分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比较
实验装置图    
根据以上对比实验回答问题:
(1)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毒气,为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在“实验1”中,红色气球充满氯气,蓝色气球充满空气,开始时两只气球都沉在杯底,当把氯气缓慢注入烧杯中时,发现蓝色气球逐渐浮起,用手轻按,松手后气球又上浮.
①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②若遇氯气泄漏,引导他人逃生是我们的责任,请提出你的引导方向:地势较高的地方;
(2)根据“实验2”提供的图示素材: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对盐酸提出的条件是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②装置中红墨水的作用是便于及时发现气泡的产生;
(3)①“实验3”方案设计的原理依据是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依据水面上升高度的不同,验证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图示为实验结果,从中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写出甲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③实验中,用传感器获得甲、乙两试管上层溶液的pH,并绘制成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a反映的是装置乙(填“甲”或“乙”)的pH变化,该曲线会否与pH=7的虚线相交?不会,理由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

分析 (1)①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2)①根据碳酸钙粉末、块状碳酸钙和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②根据红墨水可以及时的发现气泡的产生进行分析;
(3)①根据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于二氧化碳反应后试管内的压强不同进行分析;
②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③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溶液的pH值从7开始逐渐减小,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pH值从大于7的某个位置逐渐减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曲线永远不会与pH=7的线相交进行分析.

解答 解:(1)①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所以通过分析可知,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②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遇氯气泄漏,引导他人逃生的方向是:地势较高的地方;
(2)①碳酸钙粉末、块状碳酸钙和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对盐酸提出的条件是: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②红墨水可以及时的发现气泡的产生;
(3)①“实验3”方案设计的原理依据是: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依据水面上升高度的不同,验证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图示为实验结果,从中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③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溶液的pH值从7开始逐渐减小,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pH值从大于7的某个位置逐渐减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曲线永远不会与pH=7的线相交,所以曲线a反映的是装置乙的pH变化.
故答案为:(1)①密度比空气大;
②地势较高的地方;
(2)①比较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②便于及时发现气泡的产生;
(3)①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依据水面上升高度的不同,验证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H2O+CO2=H2CO3
③乙,不会,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提示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200克,要使其质量分数增加一倍,
(1)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要蒸发多少克溶剂?
(2)若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要增加多少克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B.化学与生活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②除去家庭水壶里的水垢-用食醋浸泡
③除去铝壶表面的污迹-用钢丝球擦拭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吹灭蜡烛后看到的白烟是(  )
A.石蜡固体颗粒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aCO3的摩尔质量为98
B.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2
C.500mL 0.2mol•L-1 BaCl2溶液中Cl-离子浓度为0.4mol•L-1
D.Cu+2FeCl3═CuCl2+2FeCl2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因而我们要掌握一些有关“物质溶解”的知识.
(1)20℃时,17gKCl溶解在5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g.
(2)我们发现,在用洗衣粉洗衣服时(在等量的水里放等量的洗衣粉),夏天洗衣粉很快溶解了,冬天反复搅拌后往往还会有许多洗衣粉颗粒悬浮水中,这说明洗衣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你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手烫,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放热;若取用X固体代替洗衣粉与水混合,也得到与上述相似的现象,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AC.(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3)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当把相同质量的氯化铵和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从50℃降到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硫酸钠.

(4)在40℃时取两份100g水分别往加入50克氯化铵和50克硫酸钠,充分搅拌后,升温到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F.
A.40℃时,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40℃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50℃时.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60℃时,硫酸钠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氯化铵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E.60℃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F.60℃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n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m/12nB.mn/12C.12n/m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下列化学用语均有错误,请将正确的化学用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氯元素cLCl2个氮分子2N2N2铁离子$\stackrel{+2}{Fe}$Fe3+
(2)填表:(类别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名称氢氧化镁
化学式HNO3Mg(OH)2
类别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结合如图1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写出装置C中除导管外其它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锥形瓶,长颈漏斗.
(2)可用AF装置来制取氧气,收集氧气时,若用B代替F,用与F相同的方法来收集,所做的必要操作是:将B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所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若选择D装置来完成氨气的干燥收集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将集气瓶倒放或将集气瓶内长短导管左右互换.

(4)在氢氧化钠性质的探究中,某同学设计了图2的实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
②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③理论上,乙中液体应充满整个试管,而实际没有,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纯.
④实验中,用传感器获得甲、乙两试管上层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曲线a反映的是装置乙(填“甲”或“乙”)的pH变化,该曲线不会与pH=7的虚线相交,理由是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