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1,抛物线y=ax2+(a+2)x+2(a≠0)与x轴交于点A(4,0)和点C,与y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解析式和点B坐标;
(2)在x轴上有一动点P(m,0)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与点M,当点M位于第一象限图象上,连接AM,BM,求△ABM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M点的坐标;
(3)如图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C.
①填空:点P是线段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点Q是线段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则两条线段之和PQ+BP的最小值为 ;
②填空: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a(0°<α<180°),当点C的对应点C′落在△ABD的边所在直线上时,则此时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
【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B(0,2);(2)S△ABM的最大值=4,(2,3);(3)或或.
【解析】
(1)将A(4,0)代入y=ax2+(a+2)x+2,可求出a的值,将a的值代入即得到抛物线解析式,令x=0,求y,得点B坐标;
(2)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B的解析式,设点P(m,0),将S△ABM表示成m的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即可求得△ABM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M点的坐标;
(3)①求PQ+BP的最小值利用对称进行转化,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垂线段最短”可以得到“PQ+BP的最小值”即为点D到直线AB的距离;.
②题在△ABC绕A逆时针旋转过程中,按照依次落在直线BD、AD、AB上分类讨论.
(1)将A(4,0)代入y=ax2+(a+2)x+2,
得16a+4(a+2)+2=0,解得a=,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
令x=0,得y=2,
∴B(0,2);
(2)如图1,过点M作ME⊥AB于E,设P(m,0),M(m,m2+m+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A(4,0),B(0,2)分别代入,
得,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
∴N(m,m+2),
∴MN=m2+m+2-(m+2)= m2+2m,
∵MN⊥x轴,
∴MN∥y轴,
∴∠MNE=∠ABO,又∵∠MEN=∠AOB=90°,
∴△MEN∽△AOB,
∴,
∴ME×AB=AO×MN,
∴=﹣(m﹣2)2+4,
∵﹣1<0,0<m<4,
∴当m=2时,S△ABM的最大值=4,
此时,点M的坐标为(2,3);
(3)①如图2,连接BP、DP、PQ,则PQ+BP=PQ+DP,只有当D、P、Q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DP⊥AB时,PQ+BP的值最小.
过点D作DQ⊥AB于Q,交x轴于P,OA=4,OB=2,AB==2,
∵B、D关于x轴对称,
∴D(0,﹣2),BD=4,
∵BD×AO=DQ×AB,
∴DQ=,即PQ+BP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
②如图3,点C′落在直线BD上,
在抛物线解析式y=x2+x+2中,令y=0,解得x1=4,x2=﹣1,
∴C(﹣1,0),AC=5,BC=,
∵AB2+BC2=(2)2+()2=25=AC2,
∴∠ABC=90°,
由旋转知,AC′=AC=5,B′C′=BC=,AB′=AB=2,∠AB′C′=∠ABC=90°,
OC′==3,∴C′(0,﹣3),
设AB′交y轴于F,过B′作B′G⊥y轴于G,
∵∠AOF=∠C′B′F=90°,∠AFO=∠C′FB′
∴△AFO∽△C′FB′,
∴∠FAO=∠FC′B′,,即,
∴AF=,
∵AO2+OF2=AF2,
∴,解得OF=,
∴AF=,
∵∠C′GB′=∠AOF=90°,
∴△C′GB′∽△AOF,
∴,即B′G×AF=OF×B′C′,
∴,∴,
∴,即C′G×AF=OA×B′C′,
∴,∴,
∴;
如图4,点C′落在直线AD上,∵∠BAC=∠OAD,
∴点B的对应点B′落在x轴上,由旋转知:△AB′C′≌△ABC,
∴AB′=AB=2,OB′=2-4,
∴B′(4-2,0);
如图5,点C′落在直线AB上,过C′作C′B″⊥x轴于B″,作B′M⊥x轴于M,作DQ⊥AB于Q,
∵∠B″AC′=∠BAC=∠B′AC′,∠AB″C′=∠AB′C′=∠ABC=∠AQD=∠AM′=90°,AC′=AC=5,
∴∠BAD=∠B′AB″,AB=AD=AB′=AB″,
∴△ADQ≌△AB′M,
∴B′M=DQ=,
∴,
OM=OA+AM=4+=,
∴B′(,-),
故答案为:或或.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Rt△ABC中,∠A=90°,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则易证AD=BD=CD,即AD=BC;如图2,若将题中AB=AC这个条件删去,此时AD仍然等于BC.
理由如下:延长AD到H,使得AH=2AD,连接CH,先证得△ABD≌△CHD,此时若能证得△ABC≌△CHA,
即可证得AH=BC,此时AD=BC,由此可见倍长过中点的线段是我们三角形证明中常用的方法.
(1)请你先证明△ABC≌△CHA,并用一句话总结题中的结论;
(2)现将图1中△ABC折叠(如图3),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此时不难看出△BDE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E,CF=DF.由勾股定理可知DE2+DF2=EF2,因此BE2+CF2=EF2,若图2中△ABC也进行这样的折叠(如图4),此时线段BE、CF、EF还有这样的关系式吗?若有,请证明;若没有,请举反例.
(3)在(2)的条件下,将图3中的△DEF绕着点D旋转(如图5),射线DE、DF分别交AB、AC于点E、F,此时(2)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图4中的△DEF也这样旋转(如图6),直接写出上面的关系式是否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0)与y轴交与点C(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坐标为(4,0),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从A点出发,在线段AB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在线段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MBN的面积为S,点M运动时间为t,试求S与t的函数关系,并求S的最大值;
(3)在点M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MBN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解不等式组;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
(Ⅰ)解不等式①,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解不等式②,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Ⅳ)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机动车行驶到斑马线要礼让行人”等交通法规实施后,某校数学课外实践小组就对这些交通法规的了解情况在全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分为四种: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基本了解,D.不太了解,实践小组把此次调查结果整理并绘制成下面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本次共调查____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C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
(2)请直接补全条形统计图;
(3)填空: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为_____;
(4)该校共有500名学生,根据以上信息,请你估计全校学生中对这些交通法规“非常了解”的约有多少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景区在同一线路上顺次有三个景点A,B,C,甲、乙两名游客从景点A出发,甲步行到景点C;乙花20分钟时间排队后乘观光车先到景点B,在B处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步行到景点C.甲、乙两人离景点A的路程s(米)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是 米/分钟;
(2)当20≤t ≤30时,求乙离景点A的路程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乙出发后多长时间与甲在途中相遇?
(4)若当甲到达景点C时,乙与景点C的路程为360米,则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双曲线(k为常数,且)与直线交于两点.
(1)求k与b的值;
(2)如图,直线AB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若点E为CD的中点,求△BOE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2,2)和点B(﹣3,﹣2)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线段AB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B′,并写出点A、B的对称点A′、B′的坐标;
(2)连接AA′和BB′,请在图中画一条线段,将图中的四边形AA′B′B分成两个图形,其中一个是轴对称图形,另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线段的一个端点为四边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四边形一边的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均为格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C⊥BC,AC=BC=4,以BC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O.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作弧AB,过点O作AC的平行线交两弧于点D、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