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定义: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和美三角形”,这条边称为“和美边”,这条中线称为“和美中线”.
理解:(1)请你在图①中画一个以AB为和美边的和美三角形,使第三个顶点C落在格点上;
(2)如图②,在Rt△ABC中,∠C=90°,.求证:△ABC是“和美三角形”.
运用:(3)已知,等腰△ABC是“和美三角形”,AB=AC=20,求底边BC的长(画图解答).
【答案】(1)如图;见解析;(2)见解析;(3)底边BC的长为或.
【解析】
(1)根据“和美三角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2)如图②,根据定义Rt△ABC中,和美中线一定是较长直角边上的中线.根据“和美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
(3)分两种情况:如图③,当腰上的中线BD=AC时,则AB=BD,过B作BE⊥AD于E.如图④,当底边上的中线AD=BC时,则AD⊥BC,且AD=2BD,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1)如图;
(2)证明:如图②,
根据定义,
Rt△ABC中,
和美中线一定是较长直角边上的中线;
取AC的中点D,连结BD,
设AC=2x,则CD=AD=x,
∵ ∴,
∴,
在Rt△BCD中,
∴BD=AC,
∴△ABC是“和美三角形”;
(3)分两种情况:
如图③,当腰上的中线BD=AC时,则AB=BD,过B作BE⊥AD于E,
∵AB=AC=20,
∴BD=20,
,
∴CE=10+5=15,
∴Rt△BDE中,,
∴Rt△BCE中,
;
如图④,当底边上的中线AD=BC时,则AD⊥BC,且AD=2BD,
设BD=x,
则,
∴,
又∵x>0,∴,
∴.
综上所述,底边BC的长为或.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0,﹣4),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C.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的一点,若△PBC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直线y=2x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A(4,n),AB⊥x轴,垂足为B.
(1)求k的值;
(2)点C在AB上,若OC=AC,求AC的长;
(3)点D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在(2)的条件下,若S△OCD=S△ACD,求点D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期,我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某中学为了解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以“我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为主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后,绘制出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最喜爱的一种活动统计表
活动形式 | 征文 | 讲故事 | 演讲 | 网上竞答 | 其他 |
人数 | 60 | 30 | 39 | a | b |
(1)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讲故事”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如果这所中学共有学生3800名,那么请你估计最喜爱征文活动的学生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M处(点M不与A,D重),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 连接MB,当点M在边AD上移动时.有下列结论:①BM=EF;②0<PF<3 ;③∠AMB=∠BMP;④△PDM的周长随之改变.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A与原点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正方形AB'C′D′的位置,B'C′与CD相交于点M,则点M的坐标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B的坐标为(1,0).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2)画出将△ABC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
(3)△A1B1C1与△A2B2C2成中心对称吗?若成中心对称,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是⊙O的直径,AB=4cm,C为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于D、E两点,且∠ACD=60°,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在AB上运动时,设AF=xcm,DE=ycm(当x的值为0或3时,y的值为2),探究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x/cm | 0 | 0.40 | 0.55 | 1.00 | 1.80 | 2.29 | 2.61 | 3 |
y/cm | 2 | 3.68 | 3.84 | 3.65 | 3.13 | 2.70 | 2 |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点F与点O重合时,DE长度约为 c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