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明利用刚学过的测量知识来测量学校内一棵古树的高度。一天下午,他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带着测量工具来到这棵古树前,由于有围栏保护,他们无法到达古树的底部B,如图所示。于是他们先在古树周围的空地上选择一点D,并在点D处安装了测量器DC,测得古树的顶端A的仰角为45°;再在BD的延长线上确定一点G,使DG=5米,并在G处的地面上水平放置了一个小平面镜,小明沿着BG方向移动,当移动带点F时,他刚好在小平面镜内看到这棵古树的顶端A的像,此时,测得FG=2米,小明眼睛与地面的距离EF=1.6米,测倾器的高度CD=0.5米。已知点F、G、D、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EF、CD、AB均垂直于FB,求这棵古树的高度AB。(小平面镜的大小忽略不计)
【答案】这棵古树的高AB为18m.
【解析】
如图,过点C作CH⊥AB于点H,则CH=BD,BH=CD=0.5,继而可得AB=BD+0.5,再证明△EFG∽△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即
,由此求得BD长,即可求得AB长.
如图,过点C作CH⊥AB于点H,
则CH=BD,BH=CD=0.5,
在Rt△ACH中,∠ACH=45°,
∴AH=CH=BD,
∴AB=AH+BH=BD+0.5,
∵EF⊥FB,AB⊥FB,
∴∠EFG=∠ABG=90°,
由题意,易知∠EGF=∠AGB,
∴△EFG∽△ABG,
∴,即
,
解得:BD=17.5,
∴AB=17.5+0.5=18(m),
∴这棵古树的高AB为18m.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交于点D,过D作DF⊥BC, 交AB的延长线于E,垂足为F.
(1)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2)当AB=5,AC=8时,求cosE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点A(a,3),且与x轴相交于点B.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写出直线y=﹣x+2向下平移2个单位的直线解析式,并求出这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长、宽均为3,高为8的长方体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里面盛有水,水面高为6,绕底面一棱长进行旋转倾斜后,水面恰好触到容器口边缘,图2是此时的示意图,则图2中水面高度为( )
A.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AB,在第一象限作AC=AB,∠BAC=90°,过点C作直线CD⊥x轴于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E,且ED=5EC,则直线BC解析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初级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本校学生年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校部分学生的年龄,根据所调查的学生的年龄(单位:岁),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图①中 的值为 ;
(2)求统计的这组学生年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河的两岸l1与l2互相平行,A、B是l1上的两点,C、D是l2上的两点,某同学在A处测得∠CAB=90°,∠DAB=30°,再沿AB方向走20米到达点E(即AE=20),测得∠DEB=60°.求:C,D两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