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Rt△ABC中,AB=AC=2∠A=90°DBC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BE=AF

1)求证:ED=FD

2)求证:DF⊥DE

3)求四边形AFDE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证明见试题解析;(3)1.

【解析】

试题(1)首先可判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D,再证明BD=AD∠C=∠E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到△BDE≌△ADF,继而可得出结论;

2)由△BDE≌△ADF得到∠BDE=∠ADF,而∠ADB=90°,故可以得到∠EDF=90°

3)根据全等可得SAFD=SBED,进而得到S四边形AFDE=SADB,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

试题解析:

1)如图,连接AD

∵AB=AC∠BAC=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45°

∵DBC中点,∴BD=CDCD平分∠BACAD⊥BC∴∠DAF=45°∴DB=AD

△ADF△BED中,∵BE=AF∠B=∠DAF=45°BD=AD∴△ADF≌△BED∴ED=FD

2∵△ADF≌△BED∴∠BDE=∠ADF∵∠BDA=90°∴∠BDE+∠EDA=∠90°∴∠EDA+∠ADF=90°∴DF⊥DE

2∵△ADF≌△BED∴SAFD=SBED∴S四边形AFDE=SADB

∵DBC的中点,∴SACD=SACB=∴S四边形AFDE=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

(1)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

(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上,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d1、d2.设d=d1+d2,下列结论中: ①d没有最大值; ②d没有最小值; ③ -1<x<3时,d 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④满足d=5的点P有四个.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等腰△ABC绕顶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到△A1B1C1的位置,ABA1C1相交于点D,ACA1C1、BC1分别交于点E. F.

(1)求证:△BCF≌△BA1D.

(2)当∠C=α度时,判定四边形A1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长方形ABCD中,AD=10,AB=4,点Q是BC的中点,点P在AD边上运动,当B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等边边长为6的中线,为线段(不包括端点上一动点,以为一边且在左下方作如图所示的等边,连结

1)点在运动过程中,线段始终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2)若延长,使得,如图2,问:

①求出此时的长;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作一个角等于30°”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如图,(1)作射线AD

2)在射线AD上任意取一点O(点O不与点A重合)

3)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交射线AD于点B

4)以点B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C

5)作射线AC

DAC即为所求作的30°角

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是(04),(10)(24)(30)(44)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案;

2)若将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1,OC平分∠AOB,POC,⊙POA相切,那么⊙POB位置关系是

2)如图2,⊙O的半径为2,∠AOB=120°,

若点P⊙O上的一个动点,PA=PB,是否存在⊙Q,同时与射线PA.PB相切且与⊙O相切,如果存在,求出⊙Q的半径;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若点PBO的延长线上,且满足PA⊥PB,是否存在⊙Q,同时与射线PA.PB相切且与⊙O相切,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Q的半径;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