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操作发现:如图1D是等边△ABCBA上的一动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易证AF=BD(不需要证明);

类比猜想:①如图2,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B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图1相同,猜想AFBD在图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深入探究:②如图3,当动点D在等边△ABCBA上的一动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你能发现AFBF′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③如图4,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B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图3相同,猜想AFBF′AB在上题②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答案】①成立,证明见详解;②AF+BF′=AB,证明见详解;③不成立,AF=AB+BF′,证明见详解.

【解析】

类比猜想:①通过证明△BCD≌△ACF,即可证明AF=BD

深入探究:②AF+BF′=AB,利用全等三角形△BCD≌△ACFSAS)的对应边BD=AF;同理△BCF′≌△ACDSAS),则BF′=AD,所以AF+BF′=AB

③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AB+BF′;通过证明△BCF′≌△ACDSAS),则BF′=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再结合(2)中的结论即可证得AF=AB+BF′

解:类比猜想:①如图2中,

∵△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BC=AC,∠BCA=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同理知,DC=CF,∠DCF=60°
∴∠BCA+DCA=DCF+DCA,即∠BCD=ACF
在△BCD和△ACF中,

∴△BCD≌△ACFSAS),
BD=A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深入探究:②如图示

AF+BF′=AB
证明如下:由①条件可知:∠BCA-DCA=DCF-DCA,即∠BCD=ACF

∴同理可证△BCD≌△ACFSAS),则BD=AF
同理△BCF′≌△ACDSAS),则BF′=AD
AF+BF′=BD+AD=AB

③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AB+BF′

如图示:


证明如下:

∵等边DCF和等边DCF′,由①同理可知:

在△BCF′和△ACD中,

∴△BCF′≌△ACDSAS),
BF′=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由②知,AF=BD
AF=BD=AB+AD=AB+BF′,即AF=AB+B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 <0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

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

(1)若a>0,b>0,则>0;若a<0,b<0,则>0;

(2)若a>0,b<0,则<0;若a<0,b>0,则<0.

反之:(1)若>0,则

(2)若<0,则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对称轴为直线的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0)。

(1)求点B的坐标;

(2)已知,C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求点P的坐标;

设点Q是线段AC上的动点,作QDx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某年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读书分享会活动.从年级推荐的四种读物A:《水浒传》、B:《骆驼祥子》、C:《昆虫记》、D:《朝花夕拾》中选择一本读物每周一与班级同学分享读书体会。读书分享会活动组随机抽取本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他们这四本读物中最喜爱一本读物,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已知该年级有名学生,估计全年级最喜爱《水浒传》的学生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B=30°,BAC=80°,BC+AC=12cm,①求∠CAE的度数;②求△AEC的周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BC边于D.以AB上某一点O为圆心作⊙O,使⊙O经过点A和点D

1)判断直线BC⊙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C=3∠B=30°

⊙O的半径;

⊙OAB边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

(1)求证:BCP≌△DCP;

(2)求证:DPE=ABC;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若ABC=58°,则DPE=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比例函数y=(k≠0)与一次函数y=mx+b(m≠0)交于点A(1,2k﹣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3,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问题:已知,画一个角,使,且于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我们发现有两种位置关系:如图1与图2所示.

①图1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图2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说明理由.

②由①得出一个真命题(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②中的真命题,解决以下问题:若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30°,请直接写出这两个角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