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CO转变成CO2N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c(NO)/ 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c(CO)/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时间/s

3

4

5

c(NO)/ mol·L1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 mol·L1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____

②上述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

③上述条件下,测得某时刻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则此时反应处于____状态。(填平衡向右进行向左进行)

(3)实验室常用0.10 mol/L KMnO4标准酸性溶液来测定H2C2O4样品的纯度(标准液滴待测液),其反应原理为: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KMnO4标准液应装在____(填酸式碱式)滴定管;

清水洗净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液,则测定结果会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滴定过程中发现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除去温度的影响,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B2H6(g)+3O2(g)=B2O3(s)+3H2O(l)H= -2165kJ/mol 1.875×104 mol/(L·s) 5000 向右进行 酸式 偏大 生成了催化剂

【解析】

(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据此计算出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再写出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①根据υ=计算出υ(NO),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υ(N2);②根据三段式列式结合平衡常数K=计算;③计算Qc=,再与K比较大小;

(3) 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乳胶管;② 清水洗净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液,使得标准液的浓度减小,结合c(待测)=分析判断;③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结合题意分析判断。

(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故答案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2)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υ(NO)= =3.75×10-4 mol/(L·s)υ(N2)υ(NO)=12得到υ(N2)=1.875×10-4 mol/(L·s),故答案为:1.875×10-4 mol/(L·s)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到4s时达到化学平衡,则

2NO + 2CO 2CO2 + N2

开始(mol/L) 1.00×10-3 3.60×10-3 0 0

转化(mol/L) 9×10-4 9×10-4 9×10-4 4.50×10-4

平衡(mol/L)1.00×10-4 2.70×10-3 9×10-4 4.50×10-4

则平衡常数K===5000,故答案为:5000

③上述条件下,测得某时刻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则Qc===100<K=5000,说明反应向右进行,故答案为:向右进行;

(3) 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乳胶管,因此KMnO4标准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式;

清水洗净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液,使得标准液的浓度减小,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则测定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滴定过程中发现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除去温度的影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催化剂,故答案为:生成了催化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0.1mol/LKI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6mo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2

取新制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6mo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1)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结合实验1和实验2,该小组同学认为酸化能够加快I-氧化反应的速率。

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mol/LKI溶液成分与新制0.1mol/LKI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取新制0.1mol/L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如下:

时间

5分钟

1

3

10

pH

7.2

7.4

7.8

8.7

资料:

ⅰ.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ol/L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4

重复实验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

溶液立即变蓝

4)该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pHI2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5:用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从实验5可以看出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_______________(填)。

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H2O(g)=H2O(l) ΔHQ1 kJ·mol1

C2H5OH(g)=C2H5OH(l)ΔH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ΔHQ3 kJ·mol1

若使46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3Q1Q2Q3) kJB. 0.5(Q1Q2Q3) kJ

C. (0.5Q11.5Q20.5Q3) kJD. (Q1Q2Q3)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426日,中田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

①硅原子L能层的电子分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Fe3+Fe2+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可以检验Fe2+1 mol CN-中含有π键的数为____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铁氰化钾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包括_______________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配位键 d. 金属键 e. 氢键 f. 范德华力

(2)航母螺旋桨主要用铜合金制造。含铜废液可以利用铜萃取剂M,通过如下反应实现铜离子的富集,进行回收。

M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X中采用sp3杂化的非金属原子有___________(填写元素名称),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__________个;

(3)Fe3O4Fe3+Fe2+O2-通过离子键而组成的复杂离子晶体。O2-的重复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晶胞参数为a nm,密度为b g/cm3,则NA=__________mol-1。(列出含ab的计算式)

(白球表示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受到空气和溶液中氧气的影响很快便能观察到沉淀现象。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气密性检査完好后,在装置A中的多孔隔板上放上锌粒,通过_______注入稀硫酸、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到后续装置。

________后,关闭活塞,将装置D的导管插入烧杯中。

③通过装置B________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进入到BaCl2溶液中,溶液保持澄清。

④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

⑤将盛有BaCl2溶液的试管从装置中取出,拔去橡皮塞用胶头滴管伸入到苯层下方滴加双氧水,随即出现白色浑浊,滴加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浑浊不消失。

⑥拆卸装置,清洗仪器,处理剩余药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和③的空白处使用的仪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②的操作为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写出实验步骤⑤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避免产生沉淀,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举一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所示,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B. 图乙所示,从能量角度考虑,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图丙所示,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ΔH<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 图丁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υ()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在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为由______(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该电池工作时,H2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2Li+H22LiH 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B. 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 SF2C2H6分子中的中心原子S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D. 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00℃时,向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H2,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min

0

10

20

30

n(CO)/mol

0.20

0.08

0.04

n(H2)/mol

0.40

0.0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012 mol/(L·min)

B. 4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2.5×103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H3OH)0.06mol·L-1,则反应的ΔH0

D.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3mol CH3OH,达到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大于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