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提示:D项已是另外一段的内容,与题干无关。
答案:D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
答案:C
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提示:A项,因为/而,来/可以,所以,皆为固定短语。
答案:A
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提示: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句可以看出。
答案:B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提示:A项感慨,B项平坦,D项谁。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提示: 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答案:C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