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K2SO3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K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39 :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
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K2SO4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K2SO3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 ,证明原粉末是K2SO4和K2SO3的混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
A.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碳酸钠溶液冲洗
B. 制备气体时为防止气流不通畅,应检查乳胶管是否弯折堵塞
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面上引起失火,可用水浇灭
D.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用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多余的气体
4.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D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或CuS或Cu2S
C.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D.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B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处理
B.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成10%NaOH溶液
2、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Cl2(NaOH溶液)无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1、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22.(1)红褐色(1分); 4Fe(OH)2+O2+2H2O=4Fe(OH)3。(2分)
(2)淡黄色固体(1分); 向内(1分); NaOH(或碱)(1分)。
(3)NO(1分); 3NO2+H2O=2HNO3+NO(2分)。
(4)(黄绿色变为)无色(1分); 5(2分)。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 提供!
7.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或操作肯定错误的是AB
8.右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 B.蛋壳表面缠绕铁丝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 9.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尾气处理已省略)、净化、收集的气体是B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氨气 10. 如图所示,如果试剂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X气体可能是: D ① CO2 ② NO2 ③ Cl2 ④ NH3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可用装置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B.可用装置②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C.可用装置③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D.可用装置④把胶粒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12.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 B )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错误的是B 14.右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人的试剂是A ①食盐水 ②KNO3溶液 ③乙醇 ④Na2CO3溶液⑤CCl4 ⑥浓氨水 A.①③⑤ B.②⑥ C.③⑤ D.①②④ 1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A B C D 17.下列实验装置图安全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配制150 mL 0.10 mol·L-1盐酸 C.简易测定中和热 D.分离苯和甲苯 18.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无水CaCl2干燥 B.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 电解质 C.沸点:NH3<PH3 D.用水吸收NH3用右图装置可防止倒吸 19.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 量 12mol·L-1的浓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 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B ) ①NO3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 A.只有① B.只有①⑤ C.只有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0.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间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右下图实验装置的是 A ①浓氨水与固体NaOH ②H2O2 溶液与二氧化锰 ③稀硝酸与铜片 ④方解石与稀盐酸 ⑤Zn粒与稀盐酸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得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C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22.(12分)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______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_________生成,活塞________移动(填向外、向内、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出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D A.鉴别氯化铝和氯化镁溶液: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氯化铁:向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除去苯中的苯酚:向溶液中加入浓溴水,过滤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在溴乙烷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用稀硝酸酸化再滴 加硝酸银溶液 5.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NO2、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A.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 B.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C.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D.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