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水体污染 D.噪声污染
答案 16.AB 17.BD
2007-2008联考题
16.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5.(09东台市期末)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B
(09通州期末调研)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6-17题。
(09镇江市三调)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12-14题。
12.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13.若A、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14.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该地变化状况,可借助 ( )
A.GPS技术 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 D.GIS技术
答案 12.C 13.A 14.C
(09泰州市联考)下图是1986 -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S B.GPS C.GIS D.RS
11.下列有关图10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不正确的是
A.1988年-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
C.1990年-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
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答案 10.D 11.A
(09扬州市期末调研)2008年9月上旬,飓风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完成8-9题。
8.飓风对图示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 )
|
B.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
C.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受损
D.给旧金山电子工业带来巨大损失
9.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技术是 ( )
A. RS B.雷达 C.GPS D.GIS
答案 8.AC 9.AD
(09盐城市一调)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相符的是 (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风吹草低现牛羊
C.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D.⑥翠竹青青有人家
7.制作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图,优先采用的技术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Internet技术
答案 6.CD 7.AC
(09南京期末考试)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3~5题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
5.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 3.A 4.A 5.C
(09徐州市第一次质检)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答案 A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答案 C
2009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