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4032  434040  434046  434050  434056  434058  434062  434068  434070  434076  434082  434086  434088  434092  434098  434100  434106  434110  434112  434116  434118  434122  434124  434126  434127  434128  434130  434131  434132  434134  434136  434140  434142  434146  434148  434152  434158  434160  434166  434170  434172  434176  434182  434188  434190  434196  434200  434202  434208  434212  434218  434226  447090 

5.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试题详情

4.以下有关人类环境观的正确叙述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应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恩赐

D.人与自然环境应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试题详情

3.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的时期最早出现在(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近20年来

试题详情

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称(   )

A.环境承载力            

B.自然承载力

C.自净能力             

D.生态服务力

试题详情

1.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臭氧层的破坏           

B.海上油轮泄漏

C.工业垃圾成堆           

D.酸雨

试题详情

28.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给互联网打扫卫生

(1)你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2)我们怎样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分)

试题详情

27.为积极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号召,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有人认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只能依靠社会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4分)

试题详情

26.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试题详情

25.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试题详情

2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  5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