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4.以下有关人类环境观的正确叙述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应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恩赐
D.人与自然环境应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3.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的时期最早出现在(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近20年来
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称( )
A.环境承载力
B.自然承载力
C.自净能力
D.生态服务力
1.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臭氧层的破坏
B.海上油轮泄漏
C.工业垃圾成堆
D.酸雨
28.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给互联网打扫卫生
(1)你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2)我们怎样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分)
27.为积极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号召,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有人认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只能依靠社会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4分)
26.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25.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 5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