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806  435814  435820  435824  435830  435832  435836  435842  435844  435850  435856  435860  435862  435866  435872  435874  435880  435884  435886  435890  435892  435896  435898  435900  435901  435902  435904  435905  435906  435908  435910  435914  435916  435920  435922  435926  435932  435934  435940  435944  435946  435950  435956  435962  435964  435970  435974  435976  435982  435986  435992  436000  447090 

3、文章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儿童们在追逐游戏”,该怎么理解?

提示:“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津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津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郁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试题详情

2、怎样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提示: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对比。

试题详情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的角度与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提示:要回答这个题目,可以搜集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比较一下。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试题详情

4.(07佛山市教学质量检测)物体A和半径为r的圆柱体B用细绳相连接并跨过定滑轮,半径为R的圆柱体C穿过细绳后搁在B上,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0.8 kg、mB=mC=0.1 kg.现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B下降h1=0.5m后,C被内有圆孔(半径为)的支架D挡住(r<<R),而B可穿过圆孔继续下降,当B下降h2=0.3m时才停下,运动的初末状态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试求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滑轮的摩擦以及空气阻力,g取10 m/s2)

试题详情

3.(08届苏苑高级中学高三物理基础测试卷)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 

试题详情

1.(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        (   )

A.0           

B.

C.        

D.

试题详情

5.守恒法:

自然界中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或转移,但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思想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类型一图象问题

[例1](上海梅山高级中学--高三物理(2008)《机械能》单元测试题)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像(E--S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导示:物体从0-s1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且变化率不断增大,合力不断增大,故A不正确;但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如在向上的不断增大的拉力作用下,物体向下加速,故D正确;s1-s2过程中,机械能随位移的变化率恒定,即力恒定,物体可能做匀速或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不正确。

类型二与弹簧有关模型问题

[例2]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速度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导示:(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

(2)在水平滑道上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以上各式联立求解得

(3)物块A被弹回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仍为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物块A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类型三多体多过程问题

[例3]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0 °,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高为H,斜面顶点有一定滑轮,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通过轻而软的细绳连结并跨过定滑轮,开始时两物块都位于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H/2的位置上,释放两物块后,A沿斜面无摩擦地上滑,B沿斜面的竖直边下落,若物块A恰好能达到斜面的顶点,试求m1m2的比值.(滑轮质量、半径及摩擦均可忽略) 

导示: B下落过程中,

对系统有:m2g=m1gsinθ+ (m1+m2)v2

以后对A上升至顶点过程:

对A有:m1v2=m1g(- Hsinθ)

所以=

对多体多过程问题应用程序法明确研究对象,分清物理过程

类型四机械能是否守恒类问题

[例4]如图所示: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导示:设悬线长为l,下球被释放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下落高度为h=2lsin,处于松驰状态的细绳被拉直为止。这时,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大小为

当绳被拉直时,在绳的冲力作用下,速度v的法向分量减为零(由于绳为理想绳子,能在瞬间产生的极大拉力使球的法向速度减小为零,相应的动能转化为绳的内能);小球以切向分量开始作变速圆周运动到最低点,在绳子拉直后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在最低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所以,绳的拉力

绳子拉直瞬间,物体将损失机械能转化为绳的内能(类似碰撞),本题中很多同学会想当然地认为球初态机械能等于末态机械能,原因是没有分析绳拉直的短暂过程及发生的物理现象。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粗心忽略。

试题详情

4.转化法:

将不便直接求解的物理量转化为相关的另一物理量的求解,如利用功能关系由“功”确定“能”,或由“能”确定“功”,如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等。

试题详情

3.程序法:

由于本章综合性强,常涉及多个研究对象和多个物理过程,所以学会程序法分析问题至关重要。程序法的关键是明确研究对象,分清物理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