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向含有a gHNO3的溶液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全部被溶解且生成NO。若HNO3有a/4g被还原,则a∶b不可能为 ( ) (A) 2∶1 (B) 3∶1 (C) 4∶1 (D) 9∶2 [简析]由 3Fe+8HNO3(稀) =3Fe(NO3)2+2NOá+4H2O 168∶504 =1∶3 可知:WHNO3∶WFe必然大于3∶1时才符合题意。所以选(A)
20、38.4mgCu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Cu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标况)气体,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简析]此94年高考题,有多种解法:可根据终态产物,可列方程,可根据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规律求出答案。但根据NO3-守恒最好。nHNO3=nNO3-=2nCu(NO3)2+nNO2+nNO, 所以nHNO3=2× ×10-3 + ×10-3所以选(C)
19、已知3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VL某烧碱溶液,欲使n摩尔NO和m摩尔N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氮元素全部进入溶液,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值至少应是( ) (A) (m+n)V (B) (m+n) (C) (D) [简析]从方程式上分析,似无从下手。但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必为mol/L,所以只有选(C)
18、0.3摩尔Cu2S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了Cu(NO3)2,H2SO4,NO和H2O。在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2.2mol (B) 1.2mol (C) 1.8mol (D) 0.9mol [简析]巧攻一点,抓住Cu2S®2Cu(NO3)2®4NO3-,得4×0.3=1.2,所以选(B)
17、将3.22g芒硝溶解于X 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是100个水分子中溶解有1个Na+则X的值是( ) (A)32.4 (B)34.2 (C)36 (D)36.9 [简析]因为每摩尔Na2SO4·10H2O中含2摩尔Na+和10摩尔水。根据提意,巧列方程式为 : ´2=(100-5):1,解之,得 =34.2。所以选(B)
16、在100mL0.1mol/L的稀硫酸中加入20mL浓度为1mol/L的氨水,然后向该混合液中加入0.1mol/LBaCl2溶液,现欲使溶液中SO42-和Cl¯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加入BaCl2溶液的体积是( ) (A) 33.3mL (B) 66.6mL (C) 99.9mL (D)100mL [简析]巧思要满足[Cl¯]=[SO42-],可使H2SO4+BaCl2 = BaSO4 + 2HCl 1mol 1/3mol 1/3mol 2/3moL 故选(A)
15、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三种气体,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都正好反应完全,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为25.26%,则原混合气体中三者得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6:3:1 (B)9:6:1 (C)13:6:1 (D)15:8:1 [简析]巧思时,根据2H2+O2==2H2O,H2+Cl2===2HCl。可得出 n(H2)=2n(O2)+n(Cl2),分析四选项只能是C。
14、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为V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 ) (A) 3VL (B) 2VL (C) VL (D) 0.5VL [简析]要巧舍条件,体积比为1:2,无用,舍去。根据H2,CO与O2化合时需氧气都为其体积的一半,故选(D)
13、在一定条件下,70mLH2S和90mLO2混合,使之完全反应,恢复到原状态生成的SO2的体积应是( ) (A)70mL (B)45mL (C)50mL (D)55mL [简析]根据2H2S+3O2®2SO2+H2O和2H2S+O2®2S+2H2O的反应 1/2<90/70<3/2 所以H2S的氧化产物不仅有SO2也有S。巧解时可用 xH2S+yO2®xH2O+(y-x/2)SO2+(3x/2-y)S的反应式,将x=70,y=90直接代入(y-x/2),所以选(D)
12、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gCS2(液)在448mL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336mL (B)448mL (C)560mL (D)672mL [简析]巧选时可以从产物看出:反应中生成的CO2,SO2的体积等于消耗的O2的体积,所以选(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