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O2中加入MnO2,当产生0.1 mol O2时转移电子数为0.4 NA
B.常温常压下,0.1mol氖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22.4 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w.^w.k.&s.5*.高.考.资.源.网
D.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1 molCl2转移的电子为6NA
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蔗糖、硫酸钡和纯碱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③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④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氯气的消毒效率低于二氧化氯。
A.②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①④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D.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w.^w.k.&s.5*.高.考.资.源.网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1. 清蒸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分类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
D.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生成还原产物
9.如图12-2-12甲所示,在某介质中波源A、B相距d=20 m,t=0时两者开始上下振动,A只振动了半个周期,B连续振动,所形成的波的传播速度都为v=1.0 m/s,开始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1)定性画出t=14.3 s时A波所达位置一定区域内的实际波形;
(2)求时间t=16 s内从A发出的半波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波峰个数.
解析:(1)分别画出A波在14.3 s时的波形图,B波在14.3 s 时的波形图,两列波叠加可得到波形图如图所示,
(2)16 s内两列波相对运动的长度为
Δl=lA+lB-d=2vt-d=12 m,
A波宽度为a==v=0.2 m.
B波波长为λB=vTB=2 m
可知A波经过了6个波峰.
答案:(1)图见解析 (2)6个
8.如图12-2-11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
(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是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1)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
Δx=(n+)λ=(n+)×4 m (n=0,1,2,3,…)
所以可能距离为3 m、7 m、11 m…
(2)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周期根据Δt=(n+)T
得T== s (n=0.1,2,3,…)
在所有的可能周期中,n=0时周期最大,即最大为0.8 s.
(3)波在0.2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7 m
传播的波长数n==1,可见波形图平移了λ的距离.由题图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答案:(1)4(n+)m (n=0,1,2,3,…) (2)0.8 s
(3)沿x轴负方向
7.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 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如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
(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
(2)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高.
以上两种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1)如果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又由于巡警车在后且车速恒定,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100 km/h.
(2)如果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高.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同理可知,轿车的速度小于100 km/h.
答案:(1)轿车的速度大于100 km/h
(2)轿车的速度小于100 km/h
6.(2009·山东高考)图12-2-10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Asin5πt,求该波的波速,并画出t=0.3 s时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长).
解析:由简谐运动表达式可知ω=5π rad/s,t=0时刻质点P向上运动,故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图读出波长λ=4 m.
T= ①
由波速公式v=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可得v=10 m/s
t=0.3 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答案:10 m/s 波形图见解析
5. 如图12-2-9所示,空间同一平面上有A、B、C三点,
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
的波源,振动频率为1360 Hz,波速为340 m/s,则BC连线
上振动最弱的位置有几处?
解析: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点在振动加强区域;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的点在振动减弱区域,由题意可得λ==25 cm= m,
BC上的点到A、C处的距离之差满足1 m≤Δx≤3 m ①
而振动减弱的点满足Δx=(2n+1) ②
联立①②解得3.5≤n≤11.5,故n可取4、5、6、7、8、9、10、11等8个值,对应BC上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
答案:8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