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 cm.某时刻振子处于B点,经过0.5 s,振子首次到达C点,求:
(1)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2)振子在5 s内通过的路程及5 s末的位移大小;
(3)振子在B点的加速度大小跟它距O点4 cm处P点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
解析:(1)由题意可知,振子由B→C经过半个周期,即=0.5 s,故T=1.0 s,
f==1 Hz.
(2)振子经过1个周期通过的路程s1=0.4 m.振子5 s内振动了五个周期,回到B点,通过的路程:s=5s1=2 m.
位移x=10 cm=0.1 m
(3)由F=-kx可知:
在B点时 FB=-k×0.1
在P点时FP=-k×0.04
故==5∶2.
答案:(1)1.0 s 1.0 Hz (2)2 m 0.1 m (3)5∶2
2.(2008·广东高考)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受到大风大浪冲击时,为了防止倾覆,应当改变航行方向和________,使风浪冲击力的频率远离轮船摇摆的________.
解析:风浪冲击力的频率要远离轮船摇摆的频率才不会使轮船发生共振,才能防止倾覆.
答案:速度 频率
1.(2010·南通模拟)(1)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丝网的振动,当丝网的振动频率为f=200 Hz左右时,网的振幅最大.对于落在网上的昆虫,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 Hz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
(2)如果该丝网共振时的最大振幅为0.5 cm,试定性画出其共振曲线.
解析:(1)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发生共振,物体的振幅最大,故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应为200 Hz左右.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
答案:(1)200 (2)见解析图
6.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g=4π2l/T2.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实-9-7所示.
(1)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7)
解析:(1)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T2=4π2
由图象知,当l=0时,T2≠0,说明l偏小,是由于漏测小球半径造成的.
(2)由上式知k=,
g==9.87 m/s2.
答案:(1)漏测小球半径 (2)9.87
5.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为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形成“圆锥摆”,实验中采用了如图实-9-6甲所示的双线摆.测出摆线长度为L,线与水平横杆夹角为θ,摆球半径为r.若测出摆动的周期为T,则此地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某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时,主尺和游标如图乙所示,则摆球的半径r为_______mm.
解析:单摆的摆长为l=Lsinθ+r,由周期公式
T=2π,此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图知摆球的半径
r=×16.0 mm=8.0 mm.
答案: 8.0
4.下面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 |
0.5 |
0.6 |
0.8 |
1.1 |
周期T2/s2 |
2.0 |
2.5 |
3.2 |
4.5 |
(1)利用上述数据在图实-9-5所示的坐标中作出l-T2图象.
(2)利用图象,取T2=0.1×4π2=3.95 s2,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解析:(1)图象如图所示.
(2)由图象中读出:当T2=3.95 s2时,l=0.96 m,
则重力加速度
g== m/s2=9.6 m/s2.
答案:(1)图象见解析 (2)9.6 m/s2
3.(2009·重庆高考)(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
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________;
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____;
③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____.
(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用螺
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如图实-9-4所示.
该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
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数据组编号 |
摆长/mm |
摆球质量/g |
周期/s |
1 |
999.3 |
32.2 |
2.0 |
2 |
999.3 |
16.5 |
2.0 |
3 |
799.2 |
32.2 |
1.8 |
4 |
799.2 |
16.5 |
1.8 |
5 |
501.1 |
32.2 |
1.4 |
6 |
501.1 |
16.5 |
1.4 |
解析:(1)①单摆在最大摆角不超过10°时可看做是简谐运动.②摆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滞留的时间最短,计时误差最小.③为减小测量周期时的误差,应测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来求出周期.
螺旋测微器上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5 mm,可动部分的读数约为18.5,则测量结果为20.5 mm+18.5×0.01 mm=20.685 mm.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摆长不变时周期不变,摆长变化时周期才发生变化.
答案:(1)①是 ②是 ③否
(2)20.685(20.683-20.687) 摆长
2.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面所给器材中,选用哪些器材较好,请把所选用器材前的字母依次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 m左右的细线 B.长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2 cm的铅球 D.直径2 cm的铝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所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对摆线偏离竖直线的偏角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中应选用较长的摆长l,这样既能减小摆长的测量误差,又易于保证偏角θ不大于10°,而且由于振动缓慢,方便计数和计时,故选A.本实验所用的实际摆要符合理论要求,摆长要有1 m左右,应选用不易伸长的细线,摆球直径要小于2 cm,应选用较重的小球,故选C.
由于重力加速度g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周期T的测量误差对g的影响是较大的,所用计时工具应选精确度高一些的,故选E.
由于摆长l应是悬点到铅球的边缘的距离l加上铅球的半径r.铅球半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出(也可由教师测出后提供数据),因此l应读数准确到毫米位.实验中应用米尺或钢卷尺来测量,故选H.
答案:(1)A、C、E、H (2)小于10°
1.某同学利用单摆根据公式g=测得的g值比当地标准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测量摆长时忘记加上小球半径
B.振幅过小
C.将摆长当成了摆线长和球直径之和
D.摆动次数多记了一次
E.小球不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F.摆球质量过大,空气阻力影响所致
解析:因为T=2π ,所以g=,由g的表达式可知g测偏大的原因可能是l测偏大或T测偏小,可知C、D正确,A错;小球做圆锥摆的周期T=2π <T摆,故 E正确;因为单摆周期和振幅与摆球质量无关,故B、F错.
答案:CDE
12.提示:应该用具体事实说话,文笔尽量生动一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