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2614  442622  442628  442632  442638  442640  442644  442650  442652  442658  442664  442668  442670  442674  442680  442682  442688  442692  442694  442698  442700  442704  442706  442708  442709  442710  442712  442713  442714  442716  442718  442722  442724  442728  442730  442734  442740  442742  442748  442752  442754  442758  442764  442770  442772  442778  442782  442784  442790  442794  442800  442808  447090 

1.(09·全国Ⅰ·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D  )

A.1.8×103kg/m3        B. 5.6×103kg/m3  

 C. 1.1×104kg/m3       D.2.9×104kg/m3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的知识.首先根据近地卫星饶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可求出地球的质量.然后根据,可得该行星的密度约为2.9×104kg/m3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新题

试题详情

古人常使用婉辞表示特定意义,所以要注重积累这种特殊用法。

例1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解析:“崩殂”是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例14.仆赖无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少卿书》)

解析:“待罪”是做官的谦词。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24期)

试题详情

文言文中一些貌似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其实是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它们同形异义,极易误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解析:无,不要;论,说;无论,不要说。和现代汉语“无论”有别。

例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解析:中,里面;间,夹杂;中间,中间夹杂。区别于现代汉语“中间”。

试题详情

指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字,从而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例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解析:“要”与“邀”同音通假,“要”解释为“邀请”。

例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解析:“具”通“俱”,都。

试题详情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7.、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解析:啮,从口从齿,解释为“咬”。

例8、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解析:引,会意字,本义是向后拉开弓,再加以联想,“引”解释为“后退、退却”。

试题详情

指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推知词语的词义。

例5.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目”字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做动词,解释为“用眼睛示意”。

例6.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解析:“被”和“执”对应,都做谓语,那么“坚”和“锐”形容词用做名词,分别解释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试题详情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含义。有些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其中某些字保留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指古代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文不加点”中的“点”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果恰当借用成语,某些词义可能迎刃而解。

例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

解析:“日薄西山”中“薄”指接近、靠近。“芳不得薄兮”中“薄”作此义讲,文从字顺。

例4.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解析:“登峰造极”中的“造”指“前往、到”,分析例句,“造”也是“到”的意思。

试题详情

指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根据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就可以推断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解析:“竭”与“殚”相对。竭,使……尽,由此可推断出“殚”也作“尽、竭尽”讲。

例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离骚》)

解析:“比”与“齐”相对,“齐”有“相同”之意,如“等量齐观”,由此可推断出“比”也是“相同”之意。

试题详情

26.(09嘉兴)2009年7月22日上午,嘉兴将能观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届时嘉兴地区将有近6分钟时间完全看不见太阳。这一现象可以证明光是    传播的。同学们在观测时一定要使用专用或自制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会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答案:直线   凸透

(09成都).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①“潭清疑水浅”;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少”;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能够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释的是____;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____。(均填序号)

  答案:②     ③

(09四川自贡).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

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

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你推断的理由是:                  

答案:红   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如果回答的理由是将凸透镜与三棱镜对比,或将凸透镜等效为两个三棱镜的组合,只要说理正确均给全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