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6558  446566  446572  446576  446582  446584  446588  446594  446596  446602  446608  446612  446614  446618  446624  446626  446632  446636  446638  446642  446644  446648  446650  446652  446653  446654  446656  446657  446658  446660  446662  446666  446668  446672  446674  446678  446684  446686  446692  446696  446698  446702  446708  446714  446716  446722  446726  446728  446734  446738  446744  446752  447090 

18.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毫米)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类草
100-200
--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1)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         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A区域人口密度            (大或小)

的原因:                                              

B区域人口密度          (大或小)的原因:                        

(3)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          

答案  (1)东北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布

(2)大  降水多,土壤肥沃,作物高产  小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3)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等

第42讲  交通运输的建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海岛

和海域的开发与城市新区的建设

第1课时  交通运输的建设

考点一  交通运输的建设的地理背景

子 强化专练

试题详情

17.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        ,西部地形可能是          ,判

断的理由是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评价本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是:                               

答案  (1)平原  丘陵  东部河流曲折,水渠纵横,村落较多;西部是河流的源头,且海拔最高为268米

(2)有利条件: ①东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②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①这里春季雨水偏多,易造成低温冷害。

②该地受伏旱、洪涝、寒潮、台风等灾害的影响,可能导致农业减产。

③西部为丘陵,土壤较贫瘠。

(3)防止水土流失;注重土壤改良和水利建设

试题详情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答案  B

14.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   )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 400千米

答案  B

15.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   )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答案  C

16.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  A

试题详情

12.甲地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                                   (   )

A.水稻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高粱      D.谷子和亚麻

答案  10.B  11.C  12.B

试题详情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甲地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   )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试题详情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8-9题。

8.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9.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   )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

答案  8.C  9.A

试题详情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毗邻“珠三角”地区,两区域可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读下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

6.“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7.“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答案  5.C  6.D  7.D

试题详情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0-40厘米深度含盐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

3.该地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   )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B.冬夏淋盐,春秋返盐

C.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成正相关           D.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

4.图中②期间土壤含盐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下水位高        B.降水量大       C.蒸发量小       D.地表植物稀少

答案  3.A  4.C

试题详情

2008年2月29日中央气象台  预计3月份,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华北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呈发展态势。由于3月份上述地区尚未进入春播阶段,干旱对春播影响不大,但不利于备耕备种,华北冬小麦返青生长也将受到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   )

A.遭受水蚀         B.沙漠化        C.盐碱化        D.受到污染

答案  1.D  2.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