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土地资源利用类型:A ,B , D 。
(2)D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和不足是: 。
(3)C处森林类型是 ,典型树种是 。
(4)B林区的名称是 ,典型树种是 。
(5)G林区的名称是 ,其南部森林类型是 。
(6)在E、F、H、I四河流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流域。
(7)D处有我国最大的 生态系统。黑龙江省政府已决定停止对其的开垦。请问这一保护措施意义何在?
①生态意义: ;
②经济意义: ;
③政治意义: 。
答案 (1)草地 林地 耕地
(2)春小麦 优势:①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可垦荒地面积大,便于机械化开发、耕作;②夏季热量较充足;③湿润地区、水源丰富;④肥沃的黑土
不足:①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足,地温低,微生物活力弱,所含有机质难被吸收;②由于过湿、阴冷,春季播种困难;③夏季雨?水积存易成涝灾,影响作物生长和管理 (3)寒温带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
(4)小兴安岭 红松 (5)长白山 温带落叶阔叶林 (6)辽河(F河)
(7)湿地 ①沼泽是东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水源地,它能调节气候,又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 ②沼泽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③我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三江平原,是我国政府承担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东北地区水系图
材料二 (一)东北曾是著名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7年江苏某榨油厂需进口美国大豆1 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而同年东北大豆却有70%积压在农村。
读下图,回答1-3题。
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 1.B 2.D 3.A
(3)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4)井灌井排 土体脱盐
第2课时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考点一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南方丘陵区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相比 ( )
①水热资源明显优于其他两区 ②土地条件明显优于其他两区
③农业所利用的生物品种丰富多样 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考点二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强化专练
2.下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据图判断(1)-(4)题。
(1)该区可能位于 ( )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3)本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 )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
C.适当发展一次性竹筷生产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4)如按可持续发展考虑,该山丘旁边最好有一个 ( )
A.家具厂 B.水塘 C.化工厂 D.食品厂
答案 (1)A (2)A (3)C (4)B
命题视角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区域发展
[例](2007·上海地理)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富”,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回答(1)-(3)题。
(1)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 )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2)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 ( )
A.庐山与恒山 B.泰山与黄山 C.衡山与井冈山 D.峨眉山与武夷山
(3)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 )
①大力改良红壤 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D (2)C (3)B
变式演练
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 D.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A
(2)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发展“立体农业”
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
答案 B
(3)图示地区在发展中与和谐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 ( )
A.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 B.开发山区煤矿,弥补农村燃料不足
C.持续开展计划生育措施 D.积极开发山区小水电
答案 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基本上是 (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答案 A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答案 C
3.该地区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答案 A
4.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和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据统计,图中A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较多。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有178万亩。
(1)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 ,简述该农
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2)甲、乙两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 (1)水稻种植业 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
(2)气候因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原因: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地形:丘陵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
第3课时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考点一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 (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热量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产有利
答案 BD
考点二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强化专练
2.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做好黑土和沼泽土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肥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提高土壤肥力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答案 D
(2)导致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A.燃烧煤、石油,排放CO2 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
答案 C
考点三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强化专练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 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按资源性质分类它属于 资源。
(2)图中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3)东北地区此类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点是 ,实施的方针是 。
(4)东北地区以该类资源为生产对象的工业称为 ,它包括 和 ,
目前产值比重较大的是 ,尤其是以 为主。
答案 (1)森林 可再生 (2)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滥伐森林
(3)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 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
(4)森林工业 木材采运业 木材加工业 木材采运业 锯材加工
命题视角 东北平原粮食基地建设及区域特征
[例](2007·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下表为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表,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 000hm2)
年份 |
稻谷 |
小麦 |
玉米 |
合计 |
2001 |
686.9 |
53.8 |
2 609.5 |
3 350.2 |
2003 |
541.0 |
22.1 |
2 627.2 |
3 190.3 |
2004 |
600.1 |
11.4 |
2 901.5 |
3 513.0 |
2005 |
654.0 |
9.5 |
2 775.2 |
3 438.7 |
(1)甲地属于 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适宜发展的农业为 。乙地属于 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 平原。
(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 ,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 。
答案 (1)温带大陆性 降水少(干旱) 畜牧业 温带季风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有利于玉米生长 松嫩
(2)先降后升 82.6% 0.28%
变式演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A (2)A (3)B
4.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表示蒸发、降水差值曲线的是 ,表示盐分变化曲线的是 。
该图反映出的蒸发、降水差值和土壤盐分关系是 。
(2)该地雨季在 月,易发生 灾害。该地易发生干旱灾害的时
间在 月。
(3)图一表示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征是 。
(4)图二中不同时间土壤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采用了 的方法,该方法最
终结果是 。
答案 (1)A B 蒸发与降水差值大时,土壤含盐量高;蒸发与降水差值小时,土壤含盐量低,二者基本上成正相关
下图是“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B.该地有河流凌汛现象
C.该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答案 B
2.①地区为高产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C.地形、土壤条件不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答案 C
3.引起黄淮海地区水盐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B.河流水位的涨落
C.土地结构的季节变化 D.不合理的灌排
答案 A
2.读“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7-8月份,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3)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此图原理除适用华北平原外,对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有极大的指导性,如宁夏平原。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同步下降(或趋势一致,成正比,平行均可)
(2)进入?雨季,降水多
(3)读图可知,地表积盐与干燥度大致平行,因干燥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在非雨季,地表积盐度与地下水位基本平行,进入雨季后,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补给,淋盐明显,则成反比。
(4)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杜绝漫灌、浸灌,可以人工调控水盐运动
命题视角 黄淮海平原中低中产田的分布和整治
[例]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填空:图中A是 水利枢纽。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影响C所在平
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 。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 (1)小浪底 花生 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变式演练
下图为某地农业模式,回答问题。
(1)从空间布局形式上看,这种农业为 ;从物质和能量运动过程看,这种农业是 ;这种农业还是治理 的重要模式,在 地区分布较广。
(2)图中的水体部分为 ,主要养殖 和 ;陆地
部分为 ,主要发展 业;该系统被称为 系统。
(3)我国与此模式类似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 (地区)的 。它们所
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答案 (1)立体农业 生态农业 低湿地 黄淮海平原
(2)鱼塘 鸭 鱼 台田 种植业 鱼塘-台田系统
(3)珠江三角洲 基塘生产 混合农业
1.造成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是 ( )
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
③多风沙天气 ④春季农业用水量大
⑤灌溉方法和灌溉系统不合理 ⑥地表径流汇集入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B
考点二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强化专练
17.(2009·哈师大附中月考)读部分县(市、区)淹没耕地数与耕地总数对照图,回答问题。
(1)三峡水库淹没区的耕地类型多为 田和 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有 ,经济作物有 等,主要的经济林木是 。
(2)从三峡库区受淹耕地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水库淹没区呈 状分布,库区移民分布具有
的特点。
(3)根据库区受淹特点,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 、 。
(4)对三峡库区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模式的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 )
①搬迁基本不离开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
②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
③有利于开发和改造荒坡地和坡耕地
④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可以稳定和提高环境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水 坡耕 水稻 油菜 柑橘
(2)线 分散
(3)就地后靠 就近安置
(4)A 18.读“我国某地区古绿洲的分布图”,回答(1)-(3)题。
(1)该地南部和北部的地形区依次是 ( )
A.阿尔泰山 天山 B.昆仑山 天山 C.天山 秦岭 D.阴山 秦岭
(2)图中由古绿洲到现代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双选) ( )
A.从河流上游到河流下游 B.从河流下游到河流上游
C.从南到北 D.从北到南
(3)由古绿洲到现代绿洲的空间演变说明本地区出现了什么生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中地区现在哪些能源资源较为丰富?
答案 (1)B
(2)BD
(3)图中绿洲由河流下游向上游发展,说明由河流下游地区发生了土地荒漠化现象。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生态保护等。图中地区现在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太阳能。
第41讲 三类农业区的治理
第1课时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考点一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6.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答案 C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14-15题。
14.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15.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