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问题情境:如图1,点D是△ABC外的一点,点E在BC边的延长线上,BD平分∠ABC,CD平分∠ACE.试探究∠D与∠A的数量关系.

(1)特例探究:
如图2,若△ABC是等边三角形,其余条件不变,则∠D=

如图3,若△ABC是等腰三角形,顶角∠A=100°,其余条件不变,则∠D=;这两个图中,∠D与∠A度数的比是

(2)猜想证明:
如图1,△ABC为一般三角形,在(1)中获得的∠D与∠A的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利用图1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
(1)30°;50°;1:2
(2)解:成立.
∵BD平分∠ABC,
∴∠ABD=∠DBC,
∵CD平分∠ACE,
∴∠ACD=∠DCE,
∵∠ACE是△ABC的外角,
∴∠ACE=∠ABC+∠A, 即2∠DCE =2∠DBC+∠A,
∵∠DCE是△BCD的外角,
∴∠DCE=∠DBC+∠D,
∵2∠DBC+∠A=2(∠DBC+∠D),
∴∠D= ∠A,即∠D:∠A=1:2
【解析】解:(1)、30;50;1:2; (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D=∠DBC=30°,∠ACD=∠DCE=6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DCE=∠DBC+∠D ,从而得出∠D=30° ;②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40°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D=∠DBC=2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ACE=∠A+∠ABC=140° ,∠ACD=∠DCE=70°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DCE=∠DBC+∠D ,从而得出∠D=50° ;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D=∠DBC,∠ACD=∠DC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ACE=∠ABC+∠A, 即2∠DCE =2∠DBC+∠A,∠DCE=∠DBC+∠D,从而得出2∠DBC+∠A=2(∠DBC+∠D),即∠D:∠A=1:2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B,与直线y=x交于点C.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求△AOC的面积;
(3)已知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若△COP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点P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都在BC上,要使△ABD≌△ACE,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某学习小组在讨论这个条件时给出了如下几种方案: ①AD=AE;②BD=CE;③BE=CD;④∠BAD=∠CAE,其中可行的有(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①已知am=2,an=3,求am+2n的值.

②已知(x+y)2=18,(xy)2=6,求xy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多项式x2﹣4x+m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a)(x﹣6),2a﹣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恰好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菱形AECF的面积为( )

A.1
B.
C.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国家实行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某乡镇所辖村庄去年的年人均收入(单位:元)情况如表:

年人均收入

10500

10700

10800

10900

11500

村庄个数

1

1

3

3

1

该乡去年各村庄年人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

A. 10700 B. 10800 C. 10850 D. 109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