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248  8256  8262  8266  8272  8274  8278  8284  8286  8292  8298  8302  8304  8308  8314  8316  8322  8326  8328  8332  8334  8338  8340  8342  8343  8344  8346  8347  8348  8350  8352  8356  8358  8362  8364  8368  8374  8376  8382  8386  8388  8392  8398  8404  8406  8412  8416  8418  8424  8428  8434  8442  447348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检验硫酸亚铁铵晶体中含有NH、Fe2+、SO和H2O,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取少量晶体放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有液体产生,说明晶体中含有水;②将加热后剩余的晶体溶解于水,加入用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晶体中含有SO;③滤去白色沉淀,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有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说明晶体中含有NH;④向步骤③的剩余液体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晶体中含有亚铁离子,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④

解析:①能证明晶体中含有水;②是SO的检验,正确;③中产生使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一定为NH3,证明晶体中有NH,③正确,但在该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则Fe2+完全被OH沉淀,因此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答案:D

试题详情

9.(2009·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物m g,加3 mol/L盐酸溶液100 mL,恰好完全溶解,若m g的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

A.(m-1.6) g            B.(m-2.4) g

C.(m-3.2) g            D.无法确定

解析:依题意加入3 mol/L盐酸溶液100 mL,恰好完全溶解,则生成氯化铁和氯化铜,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利用“价态替换”,即这些金属离子与氧原子结合,则需氧原子0.15 mol,即m g金属氧化物中含有0.15 mol氧原子,故金属共有(m-2.4) g.

答案:B

试题详情

8.(2009·德州检测)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铝热剂就是单指Fe2O3粉和铝粉的混合物

B.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C.还原a mol Fe2O3所需H2、Al、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D.明矾属于硫酸盐,含结晶水,是混合物

解析:A项铝热剂是难熔金属氧化物和铝组成的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三氧化二铁和铝组成;B项检验三氧化二铁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D项明矾含有结晶水,但是纯净物;在还原Fe2O3时,1 mol H2失去2 mol电子,1 mol Al失去3 mol电子,1 mol CO失去2 mol电子,所以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判断C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

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D溶液中存在Fe(SCN)3

B.滤液中有Fe3+

C.B为AgBr

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解析:根据B、D现象可确定A是由Fe3+和Br或由Fe2+和Br组成的盐.

答案:D

试题详情

6.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7 B.7∶1 C.7∶8 D.8∶7

解析:根据题意,设与CuSO4反应的铁为x mol,与H2SO4反应的铁为y mol,

Fe+CuSO4===FeSO4+Cu

x           x

Fe+H2SO4===FeSO4+H2

y

可以得出下列关系式:56(x+y)=64x

解得xy=7∶1.

答案:B

试题详情

5.在FeCl3、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 )

A.Cu2+  B.Fe3+  C.Fe2+  D.H+

解析:本题可据离子共存来判断,因为Fe粉过量,则无Fe3+、Cu2+、H+,故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4.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2、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2、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1             B.1∶3∶1

C.3∶3∶8             D.1∶1∶4

解析:加入Fe粉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Fe+4HNO3===Fe(NO3)3+NO↑+2H2O ①

Fe+2Fe3+===3Fe2+ ②

Fe+Cu2+===Fe2++Cu ③

铁粉加至1 mol前是与HNO3反应,由反应①知原溶液中HNO3为4 mol(生成1 mol Fe3+).铁粉从1 mol到2 mol时是与Fe3+反应,消耗2 mol Fe3+,据反应②知原有的Fe(NO3)2为2 mol-1 mol.铁粉从2 mol到3 mol时,由反应③得其中1 mol Fe 消耗Cu2+ 1 mol,所以Fe(NO3)2、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4.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09·长春高中毕业班测试)用类推的方法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推出的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Na失火不能用CO2灭火,K失火不能用CO2灭火

B.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2制取金属镁,也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C.Al与S直接化合可以得到Al2S3,Fe与S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Fe2S3

D.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写成PbO·Pb2O3

解析: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故不能用电解熔解AlCl3的方法制取金属铝;Fe与S直接化合只能生成FeS;Pb3O4中铅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和+2价,故Pb3O4应写成2PbO·PbO2的形式.

答案:A

试题详情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

2Al+2OH===2AlO+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3++3OH===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Fe3++Fe===2Fe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

2Fe2++Cl2===2Fe3++2Cl

解析: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符合反应原理,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是水而不是碱,A错;氨水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错;离子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原子个数)守恒和离子总电荷守恒,所以C错.

答案:D

试题详情

1.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KNO3

③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①          B.①③

C.①②                D.全部

解析:虽然铁粉过量,但铁与Cl2发生反应的产物为FeCl3,故①中有+3价铁生成;Fe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当溶液中有H+存在时,NO会将Fe2+氧化生成Fe3+,故②中有+3价铁生成;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时,若铁粉很多,则过量的铁粉与生成的FeCl3发生反应生成FeCl2,而使溶液中无Fe3+,故③中不一定有+3价铁生成,所以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