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261  8269  8275  8279  8285  8287  8291  8297  8299  8305  8311  8315  8317  8321  8327  8329  8335  8339  8341  8345  8347  8351  8353  8355  8356  8357  8359  8360  8361  8363  8365  8369  8371  8375  8377  8381  8387  8389  8395  8399  8401  8405  8411  8417  8419  8425  8429  8431  8437  8441  8447  8455  447348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同一种分子和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F和Na+电子数相同,但不是同一种元素,①不正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②不对;同种元素可能有几种同位素,它们的质量数各不相同,⑤不对;某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⑥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09·深圳高三调研)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化学物质,如爆炸力极强的N5、结构类似白磷的N4、比黄金还贵的18O2、太空中的甲醇气团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8O216O2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B.将a 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甲醇中,铜丝变红,质量小于a g

C.N4为正四面体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键角为109°28′

D.2N5===5N2是化学变化

解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而18O216O2是单质,A错;将a 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甲醇中,发生反应2Cu+O22CuO和CuO+CH3OHCu+HCHO+H2O,在反应前后铜的质量不变,B错;N4和白磷分子一样,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共价键,键角应为60°,C错;N5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反应,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13.下图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其中装置Ⅰ为甲同学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装置Ⅰ中收集的气体不能确定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理由是________.于是他设计装置Ⅱ,其中装铜片的是气球.

(3)如何检验装置Ⅱ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研究,认为装置Ⅱ虽然作了改进,但如果按装置Ⅱ进行实验,还是会出现三个问题,需要作相应改进措施.请你帮助他们填写相关内容.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加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试管中的气体是淡棕红色,而不是无色;

措施: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操作,不能增加装置).

问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2NO↑+Cu2++4H2O.

(2)若反应生成NO2,因NO2也能与水发生反应而产生NO:3NO2+H2O===2HNO3+NO,故无法证明生成的NO源于Cu与稀HNO3所生成.

(3)检查装置Ⅱ的气密性,需先关闭夹子,形成密闭体系,然后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气球鼓起,撤掉酒精灯后,气球恢复原貌,表明装置不漏气.

(4)问题一:反应速率较慢.相应改进措施为加热或将铜片改为Cu粉.问题二:试管中的气体是淡棕红色,而不是无色,原因是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与NO作用生成了NO2.相应改进措施为先将少量碳酸盐倒入试管,然后迅速系上装有铜片的小气球.

答案:(1)3Cu+8H++2NO===3Cu2++2NO↑+4H2O

(2)因为NO2与水反应也可产生NO:3NO2+H2O===2HNO3+NO,故不能证明生成的NO气体是来自于铜与稀硝酸反应

(3)关紧夹子,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气球鼓起,撤掉酒精灯后,气球恢复原貌,表明装置不漏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4)反应速率较慢 将铜片改为Cu粉

先将少量碳酸盐倒入试管,然后迅速系上装有铜片的小气球 实验会造成空气污染

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持续通入空气(其他合理答案只要问题与措施一致即可)

试题详情

12.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做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CuSO4溶液CuSO4·5H2O―→……―→CuO

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____________、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需过滤.

②控制溶液pH=3.5,使Fe3+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便于除杂.

③由溶液得到晶体,可对CuSO4溶液蒸发结晶,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温度.

(2)①根据CuO能加快H2O2的分解,可得出CuO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②可利用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多少来探究A中的反应速率.

答案:(1)①加适量的水溶解、搅拌、过滤 ②可使Fe3+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 ③将CuSO4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以下

(2)①CuO可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②秒表、橡皮塞、导管、集气瓶、量筒

试题详情

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具有漂白性

C.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D.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强于I2

解析: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SO2变红,但SO2不能漂白石蕊试纸,A错;品红试纸褪色是SO2的漂白性所致,但沾有KMnO4溶液的试纸褪色是SO2的还原性所致,B错;NaOH溶液能与SO2反应,C对;湿润的淀粉KI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D错.

答案:C

试题详情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

编号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硝酸的混合液
产生白色沉淀
甲溶液中一定含有SO或SO
B
乙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焰色呈黄色
乙一定是钠盐溶液
C
丙溶液中加入硝酸银、稀硝酸的混合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丙溶液中一定有Cl
D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入红棕色的丁气体中
试纸变蓝色
丁不一定是溴蒸气

解析:甲中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A错;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证明存在的钠元素,不一定就是盐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若C中含有较多硫酸根离子时,也能出现白色沉淀,故C错;丁也可能是NO2.

答案:D

试题详情

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一定含有的是

( )

A.CH4和NH3      B.HCl、H2和CO

C.HCl和CO               D.HCl、CO和CO2

解析:“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说明无NH3;“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无CO2,有HCl;混合气体中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有CH4、H2和CO,前两者都能生成水,水能使CuSO4粉末变色,但题中却说“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无CH4、H2,有CO,可见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和CO.

答案:C

试题详情

8.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

 
X
Y
Z
A
NO2
SO2
BaCl2
B
NH3
O2
Al2(SO4)3
C
NH3
CO2
NaCl(饱和)
D
CO
O2
Ca(OH)2

解析: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将H2SO3氧化为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H3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与Al2(SO4)3反应生成Al(OH)3沉淀;NH3和CO2(过量)溶于水时可生成NH4HCO3,NH4HCO3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小的NaHCO3晶体;CO和O2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D实验中无沉淀产生.

答案:D

试题详情

7.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

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为紫红色

解析:首先高锰酸钾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K+和MnO,选项B、C表明K+无色且不与锌反应,再由选项D进一步说明MnO能与锌反应,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为紫红色.

答案:A

试题详情

6.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充分反应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解析:因铝具有两性,而铜不能与碱、非氧化性酸反应,所以A和B是盐酸或氢氧化钠时,都与铝反应,故A可行;又因测固体质量比测气体体积易进行,故D正确;若A和B都是稀硝酸时则方案Ⅱ无法实施,故B错;若B是浓硝酸时则铝钝化,导致剩余固体质量增加,所以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