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031  433039  433045  433049  433055  433057  433061  433067  433069  433075  433081  433085  433087  433091  433097  433099  433105  433109  433111  433115  433117  433121  433123  433125  433126  433127  433129  433130  433131  433133  433135  433139  433141  433145  433147  433151  433157  433159  433165  433169  433171  433175  433181  433187  433189  433195  433199  433201  433207  433211  433217  433225  447090 

11.调查某校学生中某基因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A.6%、8%             B.92%、8%

C.78%、92%            D.8%、92%(

解析:对于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应注意男性只统计一个基因,而女性则统计两个基因。本题中若所有学生的基因总数为150个,XB基因数为42.32×2+7.36+46=138个,XB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Xb基因数为7.36+0.32×2+4=12个,Xb基因频率为12/150×100%=8%。

答案:B

试题详情

10.(2010·重庆调研)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

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

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Ee个体繁殖成功率也比较低,但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因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E的基因频率降低,而e的基因频率增加,所以经过选择之后,EE的个体数量最少,而ee的个体数量最多,Ee的个体数量处于两者之间。

答案:C

试题详情

9.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解析:“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并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答案:B

试题详情

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种群个体中就存在抗药性差异(变异),有的具有抗药性,有的无抗药性。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之后,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所以杀虫效果下降。

 答案:B

试题详情

7.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而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长颈鹿和古鹿是不同的物种,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首先,古鹿原来就存在着变异,有的颈和前肢长,有的颈和前肢短,当食物缺乏时,颈和前肢长的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同时把长颈基因遗传给后代,经过若干代的选择,鹿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长颈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便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现代的长颈鹿。

答案:C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和进化

②生殖隔离只能通过地理隔离来实现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不同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⑤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A.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⑥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不同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隔离、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答案:C

试题详情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共同进化无关

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直接联系。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10·太原模拟)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不同的种群不一定不属于一个物种,只要未形成生殖隔离,均应视作同一物种。并不是所有的物种形成都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