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山东理综·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D
解析: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H2O
H++OH-、HClO
H++ClO-。A中在通入少量氯气,平衡右移,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增多,氢离子浓度增大有两个方面原因,次氯酸浓度增大和盐酸完全电离,而次氯酸根的增大只受次氯酸浓度增大的影响,故该值增大,错误;B中通入二氧化硫,其与氯气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漂白性减弱,错误;C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仍是电中性的,但酸碱性不为中性,应为弱酸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存在c(H+)+c(Na+)=c(OH-)+c(Cl-)+c(ClO-),但是c(H+)应该大于c(OH-),故此等式不成立,错误;D中加水,即稀释氯水溶液的酸性减弱,即c(H+)减小,所以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正确。
1.(07年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 8O2和18 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同位素是指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不同核素(原子)的互称,选项中给出的是分子,错误;B中PH=1的溶液为强酸性环境,解答时应在离子组Na+、NO3-、HCO3-、Fe2+ 中增加H+,分析可知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不共存,在氢离子存在时硝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不能共存,错误;C中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其溶于水电离产生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漂白粉是由其成分中的次氯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能杀菌消毒,作用原理不同,错误;D中此反应的△H>0,说明此反应是吸热反应,也就是金刚石的具有能量大于石墨,物质具有的能量越大,该物质越不稳定,正确。
32、诗歌中的历史(共12 分)
《挽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1942年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23日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挽戴安澜将军》是赞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而为国捐躯的戴安澜将军。1942年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1分)中国为何要出兵缅甸呢?(2分)
(2)诗歌“驱倭棠吉归”中的“倭”字是何义?(1分)这支远征军入缅的结果和影响怎样?(2 分)
(3)第二首诗歌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次著名的战役?(2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诗歌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涵义是什么?(2分)
30.《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为此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应是
A.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B.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经济全球化战略
29.右表为科技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明的一个现实是
二战前 |
二战后 |
||
成果 |
时间 |
成果 |
时间 |
照相 |
112年 |
电视 |
5年 |
电话 |
56年 |
激光 |
2年 |
|
原子能 |
15年 |
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巨大推动作用
B.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C.战后科研领域不断扩大
D.科技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