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628  435636  435642  435646  435652  435654  435658  435664  435666  435672  435678  435682  435684  435688  435694  435696  435702  435706  435708  435712  435714  435718  435720  435722  435723  435724  435726  435727  435728  435730  435732  435736  435738  435742  435744  435748  435754  435756  435762  435766  435768  435772  435778  435784  435786  435792  435796  435798  435804  435808  435814  435822  447090 

12. 函数的对称性。

①满足条件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如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条件且方程有等根,则=_____(答:);

②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函数关于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

③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函数关于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

④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函数关于原点的对称曲线方程为

⑤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特别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如己知函数,若的图像是,它关于直线对称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像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答:);

⑥曲线关于点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如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______(答:)

⑦形如的图像是双曲线,其两渐近线分别直线

(由分母为零确定)和直线(由分子、分母中的系数确定),对称中心是点。如已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a的值为______(答:2)

的图象先保留原来在轴上方的图象,作出轴下方的图象关于轴的对称图形,然后擦去轴下方的图象得到;的图象先保留轴右方的图象,擦去轴左方的图象,然后作出轴右方的图象关于轴的对称图形得到。如(1)作出函数的图象;(2)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对称 (答:轴) 

提醒:(1)从结论②③④⑤⑥可看出,求对称曲线方程的问题,实质上是利用代入法转化为求点的对称问题;(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证明图像的对称性,需证两方面:①证明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上;②证明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上。如(1)已知函数。求证:函数的图像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设曲线C的方程是,将C沿轴, 轴正方向分别平行移动单位长度后得曲线。①写出曲线的方程(答:);②证明曲线C与关于点对称。

试题详情

11. 常见的图象变换

①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如设的图像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像由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则为__________(答: )

②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如(1)若,则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答:2);(2)要得到的图像,只需作关于_____轴对称的图像,再向____平移3个单位而得到(答:;右);(3)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有____个(答:2)

③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助图象沿轴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的;

④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助图象沿轴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如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如果与原图象关于直线对称,那么           (答:C)

⑤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伸缩为原来的得到的。如(1)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将此图像沿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_____(答:);(2)如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对称轴方程是_______(答:).

⑥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伸缩为原来的倍得到的.

试题详情

10.函数的单调性。

(1)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

①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导数法(在区间内,若总有,则为增函数;反之,若在区间内为增函数,则,请注意两者的区别所在。如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

②在选择填空题中还可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等等,特别要注意

型函数的图象和单调性在解题中的运用:增区间为,减区间为.如(1)若函数 在区间(-∞,4] 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2)已知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_____(答:);(3)若函数的值域为R,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

③复合函数法: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特点是同增异减,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答:(1,2))。

(2)特别提醒:求单调区间时,一是勿忘定义域,如若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求的取值范围(答:);二是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一定能添加符号“”和“或”;三是单调区间应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3)你注意到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逆用了吗?(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如已知奇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

试题详情

9.函数的奇偶性。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偶性时,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若函数

为奇函数,其中,则的值是  (答:0);

(2)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①定义法:如判断函数的奇偶性____(答:奇函数)。

②利用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等价形式:()。如判断的奇偶性___.(答:偶函数)

③图像法: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3)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①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②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③若为偶函数,则.如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上是减函数,且=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答:)

④若奇函数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故为奇函数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如若为奇函数,则实数=____(答:1).

⑤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如设是定义域为R的任一函数, 。①判断的奇偶性; ②若将函数,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之和,则=____(答:①为偶函数,为奇函数;②)

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⑦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试题详情

8. 反函数:

(1)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对于原来函数值域中的任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故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反之不成立;偶函数只有有反函数;周期函数一定不存在反函数。如函数在区间[1, 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 B、 C、 D、 (答:D)

(2)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反求;②互换 ;③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注意函数的反函数不是,而是。如设.求的反函数(答:).

(3)反函数的性质:

①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如单调递增函数满足条件= x ,其中≠ 0 ,若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则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答:[4,7]).

②函数的图象与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注意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相同。如(1)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1,1),那么的反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_____(答:(1,3));(2)已知函数,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的值(答:);

。如(1)已知函数,则方程的解______(答:1);(2)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2)对称,且存在反函数f (4)=0,则   (答:-2)

④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函数性。如已知上的增函数,点在它的图象上,是它的反函数,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答:(2,8));

⑤设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

,但

试题详情

7.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顶点式:;零点式:,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如已知为二次函数,且 ,且f(0)=1,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的解析式 。(答:)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的表达式,求的表达式。如(1)已知的解析式(答:);(2)若,则函数=_____(答:);(3)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那么当时,=________(答:).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的定义域应是的值域。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对等式的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如(1)已知,求的解析式(答:);(2)已知是奇函数,是偶函数,且+= ,则=    __(答:)。

试题详情

6.分段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类较特殊的函数。在求分段函数的值时,一定首先要判断属于定义域的哪个子集,然后再代相应的关系式;分段函数的值域应是其定义域内不同子集上各关系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如(1)设函数,则使得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2)已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答:)

试题详情

5.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

(1)配方法--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给出区间上的最值有两类:一是求闭区间上的最值;二是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勿忘数形结合,注意“两看”: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1)求函数的值域(答:[4,8]);(2)当时,函数时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__(答:);(3)已知的图象过点(2,1),则的值域为______(答:[2, 5])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如(1)的值域为_____(答:);(2)的值域为_____(答:)(令。运用换元法时,要特别要注意新元的范围);(3)的值域为____(答:);(4)的值域为____(答:);

(3)函数有界性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所求函数的值域,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求函数的值域(答: 、(0,1)、);

(4)单调性法--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单调性,如求的值域为______(答:);

(5)数形结合法--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直线斜率、等等,如(1)已知点在圆上,求的取值范围(答:);(2)求函数的值域(答:);(3)求函数的值域(答:)注意:求两点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两定点在轴的两侧,而求两点距离之差时,则要使两定点在轴的同侧。

(6)判别式法--对分式函数(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是二次)都可通用,但这类题型有时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求解,不必拘泥在判别式法上,也可先通过部分分式后,再利用均值不等式:

型,可直接用不等式性质,如求的值域(答:)

型,先化简,再用均值不等式,如(1)求的值域(答:);(2)求函数的值域(答:)

型,通常用判别式法;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0,2],求常数的值(答:)

型,可用判别式法或均值不等式法,如求的值域(答:)

(7)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须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如设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

(8)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如求函数的最小值。(答:-48)

提醒:(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2)函数的最值与值域之间有何关系?

试题详情

4.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根据解析式要求如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大于零,分母不能为零,对数,三角形中, 最大角,最小角等。如(1)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答:);(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则_______(答:);(3)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答:);(4)设函数,①若的定义域是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②若的值域是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①;②)

(2)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自变量的范围。

(3)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由不等式解出即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求的定义域,相当于当时,求的值域(即的定义域)。如(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答:);(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答:[1,5]).

试题详情

3. 同一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而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它们一定为同一函数。如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天一函数”,那么解析式为,值域为{4,1}的“天一函数”共有______个(答:9)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