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C.Fe(NO3)2溶液
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6.(2010年枣庄检测)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CO2、HBr、HCl、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其中加入过量氯水,得到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肯定有SO2
B.原气体中肯定有H2S和HBr
C.原气体中肯定有SO2和HCl
D.原气体中肯定没有CO2
5.(2010年哈师大附中模拟)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A.SO3 H2SO4 H2SO3 H2S S
B.SO2 H2SO3 H2SO4 SO2 SO3
C.SO3 H2SO4 H2SO3 SO2 Na2S2O3
D.SO2 H2SO3 H2SO4 H2S S
4.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3.能与SO2气体反应,但无沉淀产生的是( )
①溴水 ②Ba(OH)2溶液 ③石灰水 ④Na2CO3溶液
⑤稀H2SO4 ⑥H2S溶液 ⑦Na2SO3溶液
A.只有①
B.①④⑤
C.④⑥⑦
D.①④⑦
①CuS ②FeS ③SO23 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2.(2009年山东卷)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12.(2009年北京卷)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
11.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
|
操作 |
结论 |
① |
火柴梗 |
变黑者为浓硫酸 |
② |
加入金属铝片 |
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浓硫酸 |
③ |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 |
放热者为浓硫酸 |
④ |
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酸的瓶口 |
冒白烟者为浓硫酸 |
⑤ |
加到CuSO4·5H2O晶体中 |
变白者为浓硫酸 |
(1)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
(4)请给出另外两种鉴别方法;
|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
A |
|
|
B |
|
|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下图一所示,方案二如下图二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2O4存在产生的影响):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 。
(5)为了更直接地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9.下图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循环过程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日本东京和美国洛杉矶都曾发生过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你认为主要是由于循环图中的过程____________造成的。
(3)写出过程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空气中同时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那么,过程①引起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
(5)深入研究过程②的机理对人工固氮有何积极意义?____________ 。
(6)过程⑦在地表上发生时,若人为地造成过程⑦过度的发生,会造成____________,常见的人为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分析人类在优化氮的循环、减少与之有关的自然灾害过程中可做哪些工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